【祸从口出】

2023-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净心学心学

【祸从口出】

语言其实不过是一个表达的工具,

但语言是否真正能表达出完全的意思?这还是个问题。

古人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是说语言的局限性

往往由于“祸从口出”,使语言在起表情达意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是非祸患。

所以,对于语言,一定要慎重利用。

不是说得越多越好,

也不是自以为口才了得,滔滔不绝就见得有好处。

有时,说得越多,越暴露自己,于自己不利

相反,说得越少,越见智慧,越安全

老子说:“大音希声”,“智者不言”

就是说明口若悬河的危险性,说明沉默的智慧和力量

有口才固然是好事,

但如果利用过分,让人不舒服,就成了坏事,甚至给自己引来口舌是非。

比如,现实中,

有些人自呈口才,喜欢卖弄,动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喜欢评头论足,纵使无意,也往往容易招来口舌是非,给自己也带来麻烦。

有些人,是专门飞短流长地搬弄是非,或者口蜜腹剑,或者夸大其词,搬弄是非,巧言令色,小人行径,此种话,此种人,就更要留意。

还有些人,争一时意气,不肯在嘴上吃亏,得理就喜欢与人拌嘴,或者辩论,争一时口舌之长短,往往不得结果,也显得自己缺少涵养,公众形象打了折扣,实在是不值得。

有些人,口才不错,但在与人交流时,只顾表现自己,侃侃而谈,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也不给对方表达的机会,纵使他说得天花乱坠,口吐莲花,但对方一次还可以,对你表示尊重,但时间长了,不仅听不进你的话,也失去与你交流的愿望

说话是要有艺术的。

既要分对象,也要分时机,否则,起不到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