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9点,警察敲响了我家的门……
前天下午5点38分,我和妻子在下班后驱车回家途中,给母亲打了个电话。
一来告诉母亲下班回家的消息,二是想和孩子说几句话,既抚慰孩子对爸爸妈妈回家的企盼等待,又侧面了解孩子的即时状态。这是我们的惯例。
在电话里确认爸爸妈妈一会儿就能到家后,儿子兴奋地说“我正在咱们卧室和毛毛(化名,住同一栋楼,比儿子大一岁)一起玩。”听得出来,他很开心。
电话最后,我特意嘱咐他就待在家里玩,别出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04724/5aa3598f85dd5e9b.png)
大概6点40左右,我们到家。因为几天未见,儿子激动地喊着“妈妈――”一下子扑到妻子怀里。儿子对每天回来的我已经不感冒了。看着她们母子相拥的温馨画面,我们也很高兴。(我注意到卧室床上散布着一大片各种积木造型)
晚饭后,仨人去外面溜了一圈,回来将近9点。正准备洗漱休息,外面响起了敲门声。
开门后,进来几位穿制服的民警,在亮明身份后,即说明来意是为调查一起“小案子”。原来是傍晚时候,儿子就读的幼儿园所在小区内,几名“熊孩子”爬上一辆驻泊的轿车顶上大展身手,将车皮和漆面弄得伤痕累累。接到车主报警,街道派出所的民警马上过来处理,这次登门造访即为此事。警察建议我们一起前去查看比对小区监控。
这是什么意思?明摆着不就是怀疑我的儿子是“肇事”参与者吗?
要知道,我和妻子向来对儿子管教很严格,包括我的父母两位老人对孙子也比较注重行为教育。虽然不能绝对保证自己的孩子一定不会做出这种顽劣的事,但既然警察找上门来,我着实很吃惊。
我努力冷静下来,当场向父母核实当天傍晚的情况。父亲告诉我,5点10分幼儿园放学开门后,是他接的孙子并且两人是直接回家的。我转过头,儿子也说放学后一直在家玩,没有出门。于是,我心里基本有了谱:这事大概率跟儿子无关。
不管怎样,我还是决定配合民警,亲自带儿子一起前去查看监控录像。
我希望借此机会给儿子上一堂法制教育课――
如果儿子真的参与了“肇事”活动,就要敢于承担该承担的责任,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反之,如果没有参与,就让儿子踏踏实实地知道自己的清白。
在小区监控室内,当着车主、派出所民警及其他几位孩子、家长的面,我要求多次回放录像,和儿子仔细核对视频画面(显示傍晚6点25分),通过明显的着装特征将儿子排除在外。警察也表示了认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04724/8814c7a940b4e40e.png)
等回家一切完毕,已近10点。躺下关灯后,我决定睡前对儿子及时就这件事进行复盘:
“你知道警察是做什么的吗?”
“保护好人,抓坏人。”
“今天晚上来咱家的是交通警察吗?”
“不是,是抓坏人的(治安)警察。”
“那他们为什么来咱家呢?”
“看看是不是咱们把人家汽车给弄坏的。”
“那你到底有没有给人家弄汽车呢?”
“没有,放了学我就一直在家里和毛毛(化名)玩积木了。”
“你觉得爬上人家汽车顶上面跳来跳去,这样好不好?”
“不好。”
“为什么?”
“因为会把车漆弄花”
“对,那样汽车就会很疼。就好像你的皮肤破了,也会很疼一样。”
“那你觉得怎样做才算对的?”
“保护汽车。”
“对,保护、爱护汽车。你看,爸爸平时就非常爱护咱家的汽车,它要是脏了就给它洗洗澡(洗车);要是饿了(没油),就让它喝油吃饱(加油)。对吧?”
“嗯。”
“其实,不光要爱护汽车,在马路上看到公共物品,比如垃圾桶啊等等,都应该爱护它们。你说是吧?”
“嗯。”
“如果你在外面看到有人破坏东西,你会学他们跟他们一起参与吗?”
“不会。”
上面这些对话内容,平常也都有对儿子渗透过。
比如交警的帽子是白色的,而抓小偷和坏人的警察戴的帽子是黑色的。警察就是保护好人、抓坏人的人。此外,要爱护物品、做人要诚实、自己做出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去承担后果、要想出门玩耍就必须有大人(爸爸妈妈)陪同看管啊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04724/84c36d2a43d715fb.png)
事后,我有些生气,尽管知道身体并不太好的父亲乐于牺牲精力代看孙子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是严肃认真地向父母说明了潜在隐患的严重性,看管孩子容不得麻痹大意,告诉他们放学后接孩子直接回家(家离幼儿园只有步行两三分钟的距离),还讲述了临近地区前年发生的真实拐骗儿童案例。
其实,放学后老人带孩子直接回家,不光是减少了孩子自身的交通和人身受伤害风险可能性,同时也避免了大人不在场时小孩们私下进行顽劣破坏他人物品和公共设施的情况。
让我们回到这次讲的事情本身,几个“熊孩子”爬到人家汽车顶上去玩耍,要说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我们要知道这几个可是只有幼儿园5、6岁年龄的孩子啊!
既然发生了,我想,这已至少暴露出这几个孩子的家人(监护人)身上存在的两点问题:
1、对孩子的行为是非教育不到位。
跳到小区汽车顶上玩耍明显是错误行为,5、6岁的小孩子也应该能够分清楚。
2、对孩子的看管监护有很大缺失。
如果真正看护到位,家长应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孩子的这种顽劣且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为。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斗胆且邪恶”的猜想,会不会有家长已经知道有自家孩子参与了这次“肇事破坏”,却在警察调查现场装傻充愣,设法逃避责任?
甚至,让我们再进行“无良”猜想,如果存在这样的家长,万一当时他们的孩子在车顶上爬上跳下时断胳膊伤腿的,他们会不会立马跳出来,理直气壮地要求车主赔偿他们孩子的伤残费?
不要认为这荒唐,奇葩的人和事及混账逻辑从来都有。
我在之前的文章事故致32吨橘子滚落,家长带孩子哄抢太不该!这笔教育账,你算过吗?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父母老去的时候,孩子难免有一天可能遭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但是,有一样东西却能在危急时刻保护孩子,就是长久以来父母传递下来的“好人品”――尊重他人、帮扶弱者及敬畏规则!它就像一道护身符,平时悄无声息,关键时刻特别管用。”
什么是能够保护孩子的“好人品”?什么是尊重他人、敬畏规则?这和善恶有报、关爱万物、诚实做人及敢作敢当又有什么联系?
愿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