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人狗情未了:狗的警惕VS人的误解》
【九洲芳文】
俊峰这篇文章名是《人狗情未了:狗的警惕VS人的误解》。看到这里我便猜测,所写的内容应该是围绕着人和狗之间的关系,不知道这趟“人狗情未了”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惊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阅读这篇文章。
文章从近期的新闻起笔,东北虎下山豹子出逃,还有云南野象北迁等等,引出了话题,人与动物如何更好地和谐相处?人与动物的相处问题由来已久,这里不仅指向人和动物的关系,其实也是隐性地指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是一个极为庞大且复杂的话题,作者巧妙地聚焦于人与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
故事缘起于一次野外的遭遇,那次郊游作者带着儿子意外遇到一群野狗。作者带着儿子一边退一边防止身后野狗的侵袭,一边脑子里开始了急速的思考:真的是野狗要侵犯自己吗?可能是自己的无意之举打扰到它们。于是想到它们可能被遗弃,想到它们因为遭受遗弃而遗留的阴影,当再次遇到人类时,这种阴影会化为吠叫以掩藏其恐惧。所以作者说你以为的吠叫,实则是它的恐惧。
紧接着,父子俩来到一条绿化带,为了防狗,作者手中一直握着棍子。果然很快就发现有一条狗站在右前方,两人一狗绕着棍子走了半圈,直到走远,他们发现狗才重新坐下。作者敏感的心再次引发了反思,想到如果不是自己的无意闯入,并且手里还拿着武器,当然不会引起狗狗如此的敌视和追赶。因此,他将“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再动”放在这里看成了狗践行的原则。得出的结论是:你以为的仇视,实则是它的警觉。
随后从亲身经历延伸到曾经看过的电影《星守之犬》,简单讲述了一下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重点在于后面这些情况:老人在车内离世半年,他那条狗却不明白,每天坚持外出找寻食物给老人吃,在这个过程中,它被误解的人们所打,受伤,流血。最终它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车上,死在老人身边。这样一个人与狗的故事,开始于温情,结束于悲凉,缺乏的正是人与狗之间的沟通。但是人和狗之间可能会有像人类语言这样的沟通吗?不可能的,所以悲剧还会继续。作者以莫大的同理心写道,他人以为的攻击却是狗对于主人的思念和亲昵。
讲述了一系列人对狗狗误会误伤的故事之后,作者接着讲到了温情的一幕。五一期间外出,当时他们正在爬山,以为自己遇到了挡道的野狗,结果发现不是,这是山上村民养的家犬。由于人和狗之间天然存在的防备关系,当他们让在路边时,狗始终无法安心地过路,直到他们走远,狗狗们才安心通过。作者就此反思,其实是因为自己的先入为主,认为狗狗具有攻击性,所以拿起了防备的武器,又让这些狗们认为自己来者不善,增加了它们的恐惧,造成了它们的不安。最后在相互的理解和退让之下,终于逐渐产生信任,误会得以化解。所以作者的结论是:你以为的拦截,实则是它的归途。
依据时间推进,接着作者谈到在夜宿仙居淡竹原始森林门口时,与一群草狗相遇的情形。草狗是山上景区门卫饲养的,不愁吃喝住,相对于野狗来说多了几分活泼和自在。作者通过与它们之间互动的几个小事儿,比如给它们吃的,展开帐篷时的动作和心境,以及晚上的守护等,突出了这些草狗因为有了和人类较好的相处,有了安全的“家”,便能够各归其位,锻炼出比野狗更高一级的智慧。因此,作者的结论是:你以为的草狗,实则是它们多年生存智慧的结晶。
最后这部分与狗的遭遇,是非常和谐的画面。作者发现迎面跑来的中华田园犬之后,怕伤到它,几度让行,直到最后被狗主人抱走才安心离去。
通过前面这几件小事,作者思绪翻涌,写下自己的感慨:不仅是狗,很多动物,哪怕是凶残的动物都有着它们不为人知,却又近似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只是因为人类时常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地决定了这些动物的命运,最终也影响了自己的未来。
至此,翻涌的情绪终于回落,遨游的思绪也终于回归,文章的主题以异常鲜明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没了沟通,再强的语言也苍白无力;没了理解,再小的共识也难以达成;没了包容,再好的人士难以匹敌。所以,畅谈人和狗的故事,也是为了延伸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为了引出人与人的关系。
这是一篇抒情小品文,总分总的格局非常和谐。作者通过自己的几次亲身经历,人与狗之间的互动,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误解,甚至由此引发的对峙和恐惧,受伤和流血。那么误解是从何而来呢?作者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挖掘这个问题。这也是此篇文章最大的特点,事件和思绪交替进行,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引发作者的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反省人类固有的不足,比如自我,多疑,从众等种种心理;在反省中看清问题的实质,以及当下的路径。
作者这一篇的自我反省还有非常独特的视角,以极大的同理心带入狗狗的世界,体会其种种情绪,让人深刻感受到人之思想、视角的狭隘,也许在我们不经意的角落,就是另一个世界。而这种人与物交流的缺失,又进一步衬托人与人沟通的失意,在没有同情心同理心的世界,每一个个体都是多么的孤独。所以作者呼唤沟通、理解和包容。
感谢俊峰的妙文,让我再一次体验到人性本善。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浅见,如果点评不到位还请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