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楚亡》4
一,荥阳对峙的概观
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争斗,项羽在中部正面战场获得了全面胜利,先后攻占了敖仓、成皋和荥阳,突破了汉军的第一道防线。不过在南部战场,因为英布反楚从汉,不但由南阳武关攻击汉国的意图瓦解,还因为被迫派遣重兵镇压,反而拖累了中部战场。
在北部战场,因为韩信军迅速攻占了魏国和赵国,楚国由河西、河北威胁汉国的意图全面瓦解,反而面临汉军渡过黄河南下攻击荥阳,东去攻击楚国和齐国的威胁。至于楚国的后方,因为受到彭越的游击骚扰,始终在不安宁中。项羽不得不亲自回师扫荡。
后期从汉三年7月楚军被阻止于巩县开始,到四年九月楚汉和议为止,经历了一年零两个月。在这一段时间,汉军在北部站场获得了全面胜利,又成功开辟了敌后战场,在正面战场上,汉军由被动防守转入主动进攻,逐渐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相反正面战场上乘胜西进的项羽军主力,因为受北部和背后不利战事的牵制,被阻止在巩县不能前进,逐渐丧失了主动权,被迫转入防御,不得不接受停战议和的协议。
另一方面,楚军通过强攻硬战突破汉军的第一道防线一荥阳防线后,开始攻击汉军的第二道防线巩县防线。这个时候,由于彭越、刘贾、卢绾军在楚国后方展开了大规模的破坏性攻击,迫使项羽再次亲自率领楚军主力回师扫荡,不得不停止对于巩县的攻击,在成皋、荥阳一带转入防守。结果被趁机渡河南下的刘邦攻占了成皋和敖仓,荥阳也被围困。待到项羽解除了彭越等人的威胁,回到荥阳后,刘邦军转入全面防守,坚守不战,楚军再次在荥阳地区陷入与汉军对峙的焦灼状态。不过,这一次的对峙焦点向北移动到黄河南岸的广武涧一带。
改变均势,打破对峙的关键是韩信进军齐国,项羽派遣大将龙且统领楚军主力之一部北上救齐,严重的削弱了楚军在正面战场的力量,待到龙且军被韩信歼灭后,楚军不仅在荥阳地区的正面战场上失去了攻击力量,而且首都彭城地区空虚,随时有被韩信一举攻克的危险。至此,楚国的战略优势已经完全丧失殆尽,前方军少粮乏,后方飘摇不定,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不但已经无力攻击眼前的刘邦,一旦韩信军南下西进,就可能被围歼。
正是在这个不利的形势之下,项羽不得不低下头,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劝说韩信保持中立,希望三分天下。当韩信拒绝了项羽的提案以后,项羽自知已经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得不接受了刘邦提出的休战议和的提案。
二,陈平受谗
陈平其人,与刘邦集团渊源甚浅,又无攻城野战之功,在讲究资历和战功的刘邦集团中,始终被功臣宿将们视为玩弄聪明的无节小人。刘邦是识人用人的天才,他第一次同陈平交谈后,就看出陈平机巧聪明,足智多谋而善于察言观色,将会完全秉承自己的个人意思行事。
他任用陈平为护军都尉,一方面是看重他长期在项羽身边从事情报工作,对于䠂军内部的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可以用它对楚国行间。另一方面,刘邦为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下一批居功自傲、桀骜不驯的资深将领们,正需要一位与这批功臣宿将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效忠于自己的机灵人。陈平的出现刚好适应了刘邦的需要。
三张良反对分封六国后人
张良说,如果复姓六国,分封韩、魏、燕、赵、齐、楚的王室后裔为王,天下的游士们将回归故乡,效力于故国君王,与亲人团聚,与故旧相依,守护祖先的坟茔而安土重居。如此一来,大王还能与谁一道夺取天下?
我读史书到这里,不禁有所感叹。郦食其出身平民,是狂生策士,他主张恢复六国,分封六国后人,重建六国王政,出于唯利是图,纵横捭阖的谋略,不难理解。然而,张良是贵族中的贵族,在他的身上,处处显现古来贵族社会的遗风,在他的血液里,积淀着古来贵族世家的血统。而正是张良,坚决的反对恢复六国王政,明确的拒绝贵族社会的复兴。他的思虑,毫无疑问出于对时局的准确把握,对取胜的周密算计。不过,在这些现实的考量之外,我还感受到一种脱出自我的超越。
回想韩国灭亡以后,张良一心要为韩国报仇,不惜散尽家产,刺杀秦始皇失败,他接受了黄石公书,恍然开启了智者的天聪。秦末乱起,他在投奔楚王的路上遇见刘邦,豁然有世人间找到归宿之感。他追随韩王成恢复韩国,始终打不开局面。他又回到刘邦军中,处处如鱼得水……可以想象得到,曲折的经历,冷酷的现实,已经使他认识到灭国不可再兴,绝世不可重继,古来的贵族社会已经如落花随流水永远的逝去了。他的聪慧,他的天听,已经使他预感到新的平民社会的到来,而刘邦就是这个新社会的旗手。
四,离间楚国的真相
遗憾的是,项伯与范增的不和,由来已久。从鸿门宴开始,到分封刘邦为汉王,项伯一直袒护刘邦,处处掣肘范增,二人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而项羽呢,年轻气盛,缺乏政治能力,也少有政治经验,他不能居中调和手下两位最主要的大臣间的矛盾,也未能处理好项伯和范增所代表的两种政治势力间的关系。他感情用事,在关键时候始终偏向于项氏家族,他自负军事天才,不能放权于他人,结果使有能力的外姓部下纷纷离去。
陈平由魏国归顺楚国,进入楚军指挥部,负责军情参谋,对于楚国政权内部两大政治势力的分布和对立,对于项羽、项伯和范增的个性为人了如指掌。他所制定的离间之策,就是在支撑楚国政权的两大政治势力之间制造不信,收买项伯、中伤范增,祸乱项羽,最终将范增排挤出去。
范增是有洞见的贤明策士,他一方面希望项羽疏远项伯,另一方面也感到无能为力。他了解项羽,项羽毕竟是一年轻武将,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长于用力而短于用智,在长远的战略决策和复杂的人事选用上缺乏眼光,不能正确的决断。他清楚项羽,项羽是项氏楚国贵族的千里驹,他的纵横驰骋,上下起伏,都离不开项氏家族。成也项氏,败也项氏,或许就是项羽的宿命。
于是,范增向项羽递交了辞呈,离开了荥阳楚军大营。
五,范增之死
至于项羽杀秦王婴,焚烧秦国宫室,范增也自有他充分的说辞。这些说辞,从楚国的立场上看,也是合于一方情理,并非不可理解。想来,灭秦之初,六国与秦国之间多年积累的怨恨甚深,没有猛烈的宣泄是难以化解的。
范增是项羽的军师,最重要的谋臣,是慧眼,也是智囊。失去了范增的项羽,宛若一头瞎撞乱闯的猛兽,一步步走上了疲于奔命的陌路。
项羽不听范增的劝谏,一意孤行杀死义帝,其背后的用心,是要以项氏取代熊氏,入主楚国,完成楚国正统的交替。这一行动不仅是项羽的个人意愿,更合于项氏家族的整体利益。从政治上希望保全义帝的范增,由此与项羽和项氏家族陷入难以调和的对立,终于被离间出局。
六,争夺荥阳
汉三年5月,项羽加强了对于荥阳城的围攻,猛烈的攻势一次强过一次,荥阳城危在旦夕。
以刘邦为首的汉军统帅部被围困在荥阳城内不得脱出,忧虑与恐惧,笼罩着全军上下。在陈平的策动之下,将军纪信来见刘邦,说:“形势危急,荥阳城陷落已经是早晚的事情,请允许臣下出城诈降欺骗项羽,大王可以趁机脱出围城。”
纪信是刘邦的亲信近臣,是陪同刘邦赴鸿门宴的五位重臣之一,其余四位是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刘邦明白,纪信的建议是牺牲自我,以换取自己的安全。他开始似乎有些踌躇,经过陈平的劝说,他同意了。
一时间,汉王投降的消息在围城的楚军中传递开来,早就希望结束战争的数十万楚军将士人人欢呼雀跃,万岁万岁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响彻云霄。四面围城的部队,纷纷奔走相告,不少人擅自跑到城东观望庆贺。包围荥阳城的楚军军阵瞬间松懈开来。
早就精心准备的刘邦一行,良马轻骑,趁机从西门脱出,在夜色的掩护下,走山间小路,顺利逃入荥阳西边的成㡍城。
回到关中的刘邦,迅速征集军队,准备向东出击,夺回成皋。这时候,谋士袁生建议说:“汉国与楚国在荣阳一带征战相持已经有一年多了,汉国常常困苦不利,希望大王改变方针,领军出武关,项王闻讯必定领兵南下求战。那时,大王深壁高垒,坚守不战,如此一来,项王被拖在武官南阳一带,困守荥阳的汉军,巨大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
同时,大王命令韩信等人安定新占领的赵国,抚熨燕国,联络齐国,形成新的反楚联盟。那时候,大王再来争夺成皋,援救荥阳也不算晚。使用这样的战法,楚国方面不得不多方防备,势必分散力量,疲于应对。汉国方面则以逸待劳,可以得到休养……”
刘邦接受了袁生的建议,与英布一道领兵出武关,大有攻击南阳郡,恢复九江国,从南面迂回楚国后方的动向。
项羽听说刘邦携英布同出武关,果然领兵南下,刘邦坚守不战。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在楚国后方大肆活动开来,使项羽深感不安。
得到项羽领兵东去的消息后,刘邦并不追赶,而是挥军北上,击破楚国守将终公,夺回成皋,解救了荥阳之围。
七,刘贾、卢给开辟开辟敌后战场
彭越长于野战游击,他趁项羽不在的时机,将楚国的后方搅得鸡犬不宁,闹了个天翻地覆,张狂到声称要攻取徐州。听说项羽亲自领兵前来,彭越不敢造次,虚晃几枪,带领部队撒丫子又窜回到东郡境内的黄河岸边,躲避锋芒,保存实力。
攻克了荥阳以后,项羽再接再厉,开始移军围攻成皋,刘邦见形势不妙,趁楚军的包围尚未形成,晓出成皋城。这一次,刘邦被没有西去洛阳、关中,而是开城皋城北门,奔黄河方向而去。马车由夏侯婴驾驶,不用汉王旗帜缨饰,轻装简从,行踪诡秘,迅速渡过黄河,静悄悄地抵达河内郡修武县,当晚在城东的小修武馆舍住宿下来,自称是汉王的使者,奉命前来传达书信命令云云。
修武县在现在的河南省获嘉县,地处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为军事重镇。韩信、张耳军的大本营就设在修武县。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一行自称汉王使者,持节奉诏书,乘车驰入韩信军军营,径直奔韩信张耳的住处而来。韩信、张耳二人尚在睡梦当中,刘邦在夏侯婴陪同之下,先后进入二人的卧室当中,夺取了二人的大印,下令召集部下将领集合听令,重新部署军事,调换各部将领,将大军的指挥权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控当中。
刘邦得到了韩信军后,军势大振。汉三年8月,大军向南开拔,临近黄河,屯驻在小修武一带。
就在这个时候,躲过楚君锋芒的彭越,瞄准项羽西击荥阳的机会,又出动南下展开攻击,楚军后方又一次陷入不稳,刘邦抓住机会,准备渡河夺回荥阳,与楚军决战。
这时候,刘邦身边的一位近臣,郎中郑忠建议在楚国的腹地正式开辟敌后战场,郑忠劝阻刘邦不要急于与项羽争锋,而是坚壁高垒,相持不战,消磨楚军的锐气。同时另外派遣一支机动部队,渡过黄河支援彭越,从后方骚扰楚国,破坏粮道交通,分散楚军的兵力,使项羽始终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无法实施乘胜西进正面突破的战略。
刘邦接受了郑安的建议,命令刘贾与卢绾统领2万步兵和数百骑兵,由白马津渡过黄河,与彭越呼应配合,在楚国境内大规模开展游击战和破坏战。
汉军挺进敌后的战术迅速收到了巨大的效果,楚军后方不稳,后勤供应出现了障碍。
得到项羽领兵东去征讨彭越的消息后,刘邦军仍然坚持防守战略……对于这个消极防御的战略,郦食其表示反对,他直接面见刘邦说:
臣下听说,天之所以成为天,自有天道。懂得天道的人,可以成就王业,不懂得天道的人,不可能成就王业。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敖仓,是天下的粮仓,是多年转运储藏的所在。臣下听说敖仓至今存粮甚多,项羽攻克荥阳,不以重兵坚守敖仓,而是领兵东去征讨彭越,分兵镇守城皋,这是天赐良机,助我大汉。臣下难以理解的是,正当楚国易于攻取的这个时机,我军反而退却固守,不图进取,岂不是错失良机?
刘邦接受了郦食其的意见,修正了退守巩县一洛阳的战略,开始谋划夺取成皋、荥阳和敖仓。
八,郦食其说下齐国
郦食其在建议刘邦放弃消极防御,转入积极进攻的同时,又建议刘邦用外交手段争取齐国。他说,“如今赵国已经平定,燕国已经归顺,唯有齐国尚未跟从。田广掌控广大的齐国,田解统领20万大军,屯驻于历城(今山东济南)。田氏宗族,势力强大,狡诈多变,背靠大海,无后顾之忧,东有黄河济水,是天然屏障,南与楚国接壤,可以呼应相连。大王即使派遣数十万大军征讨,也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完成的。请求大王下诏授命,臣下愿意奉诏出使齐国,使齐国成为我汉国东方的蜀国。”刘邦同意了。
其实,项王的为人,田广何尝不知。田氏齐国的天下,不出于项羽的分封,是田氏兄弟从项羽手中抢夺过来的,因而项羽如何吝啬小气,与田氏兄弟并无多大关系。不过,项王部下的能臣勇将如陈平、韩信等人纷纷离去,改投刘邦,倒是促使田氏兄弟不得不深思,真正打动田氏兄弟的话,应当在郦食其游说的最后。
他说,迄今以来,汉王已经征发蜀汉之兵,平定三秦之地,西渡黄河,击破西魏,一举攻占32城,又援引上党之兵,攻下井陉口,诛杀成安军,平定赵国。这是战神蚩尤驱动的兵势,并非人力所为,而是上天之助。如今汉王进而据有熬仓的粮食,扼守城皋的险峻,君临白马津的渡口,控制太行山的通路。如此形势之下,天下各国,后归附者先取灭亡。大王如果迅速归顺汉王,齐国社稷可以保全。如果不这样的话,危亡在站立观望间就会到来。”
于是,田广下令,解除历下大军西防韩信军的戒备,改作南下攻击楚国的准备。临淄城内,齐王宫中,田广设酒宴款待,庆祝齐汉结盟的欢歌乐舞久久不散。
这时候,秦楚汉间一位活跃的历史人物,辩士蒯通,出现在韩信身边。他对韩信说,将军受诏领军进攻齐国,汉王又派使者说下齐国。尽管如此,将军并没有收到停止攻齐的新诏令,为什么要停止进军?郦食其人,无非一口舌辩士,坐一辆马车,凭三寸不烂之舌,收下齐国70余座城池,而将军呢,统领数万大军,一年多方才攻下赵国50余座城池。行事如此,当了数年将军的你,功劳反而不如一位儒生小子。”
韩信以为蒯通说的有道理,于是接受了他的策划,秘密下达渡河令,偷袭齐军。
猝不及防的齐国,突然间陷入混乱,濒临崩溃。
于是,田广和田横将郦食其投入釜中煮死。
郦食其的一生,是迂阔大言、落拓狂放的一生。他轻生死,外毁誉,不因一策之失而畏缩不前,始终前瞻建言而无所畏惧,可谓是英雄豪杰。如此计谋,时不免于脱逸;如此人生,终不免于鼎镬,都在情理当中。
九,项羽十大罪
项羽威胁要诛杀刘邦的父亲,刘邦高声答道,“我与你项羽一道受命于怀王,结拜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老子,你一定要煮你的老子,也不要忘了分我一碗。”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早就连命都豁出去的人,还怕你打什么亲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