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事无对错,皆为因果》
2018年,第七本书。
第一次阅读东野圭吾先生的作品,却带给我极大的惊喜。好像从高中起,便很少有读作品会忘了时间想一直看下去的冲动,而《白夜行》,让我找到了久违的酣畅淋漓。
许多人对这本书的争议很大,在于纠结其究竟属于推理还是言情题材。而在我看来,正是由于两者的交织交错,才使得这部作品带给人们极大的震动。从叙述手法而言,很难找到一种贴切的比拟物来形容。如同是埋下一颗又一颗楔子,辅以一道道细碎而坚韧的丝线,仅一恍神的功夫,便已是结成了一幕纵横交错的罗网。记得曾在《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中,感叹插叙,倒序以及人物时间线的相互平行而逐渐靠近的精妙绝伦。而今观《白夜行》,则仿佛是一块块拼图,许多人都曾说《白夜行》中人物名称繁复。可正是由于这些看似细小而无关联的碎片,一片片拼凑起来,随着碎片构成的真相越多,愈发令人震惊,并且在叙述过程中,以大背景的时间前进,加之各人物的回忆进行倒序,交相辉映,让这情节的丝线,不止是沟通了一个空间,更是由此刻,伸向过去,蔓延到未来,这种程度的情节把控力,可称精准。
对于《白夜行》中,有段经典的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未读此书时,只是觉得这是个颇有些励志坚强的话,而今读来,却是百味陈杂。桐原和雪穗,这两个人,如书中说的,仿若枪虾和虾虎鱼一般互利共生,可究其原因,却令人唏嘘不已。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发问:这两个人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兄妹,竹马,恋人?可随着情节发展一一推翻。都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么反过来,可恨者,一定有着极为伤痛的经历吧。我不知道雪穗在被一次次侵犯时的那种绝望,也难以想象一个仅仅小学的孩子,是如何在那种情况下没有崩溃。对于桐原,在目睹了父亲的丑恶癖好后,又会是怎样的心境。如若说雪穗是由于童年的伤害造成了心灵的伤害与扭曲,导致其在后来的种种残忍行径。那么桐原在我看来,则更像是对父母,家庭失望后,陷入了消沉,对于雪穗,他有的是相互慰籍,亦或是赎罪。
算无遗策本身便是个悖论,洛卡尔物质交换定律放在这上面恰如其分。凡有图谋,无论怎样谋划,总会有无法抹消的东西,所所得越多,纰漏便会越大,直到一个临界点,然后,骤然崩溃。桐原与雪穗如在刀尖钢丝上行走,每一步都经过了缜密的算计,其中令我为之动容的有两处,一是雪穗在面对诚的爱抚时毫无生理反应,二是桐原在对典子时亦是能控制自己的生理本能。人类说到底是生物,本能的作用极难违背。可这二人,却偏偏做到了,并正是由于这做法,引导起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能够把肉体和灵魂割裂分离开来,那种精神和意志力,不可不谓之恐怖。
万事因果相随,儿时种下的因,终结出了作恶的花,甚至还结出了果实。不论善恶,这才是人心。凡挡者必除之,不择手段。这种极端的做法,人性固有之,只是在伦理,道德,法律的种种约束下,我们掩盖了野兽的本能,而当自己受到极重的创伤,若不再把那枷锁一一去了,只会被拖累而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们为了活着,仅此而已。身处白昼,心如夜行,茫茫混沌处,俱是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