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品位的三层划分
听歌的品味一共分三层,下面详述,你属于哪一种呢?即使你是其他事物的爱好者,你的心态在那个圈子里属于哪一层呢?
听歌是个很私人的事情。人类的大脑不是公开透明的。但是现在网络发达,提个最出头的例子,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开放地讨论听歌感受,就免不得有撕逼的情况哈哈哈。
A说:“没有看关于这首音乐的背景就直接听了,完全听不出什么来。个人觉得在音乐形式如此丰富的今天,李斯特的音乐已经过时了。”
B 说:“音乐是耳朵在听,表达的意思毕竟是抽象的,不是眼睛直接看到的。你们所谓的理解,也只不过是一种基于生活体验的想象而已。某首曲子,很多人说很悲伤,但我听不出来,因为我生活一直很顺利,情感工作也很满意,原本生活中就没体验过悲伤,那我很难听出有些听众所说的悲伤。”
然后我给评论了一下:“不同的人对听音乐的层次是不一样的。第一层,听个乐呵(无需基础),第二层,像读书一样听歌,把歌曲当成一份艺术品去欣赏(在足量的听歌后积累了一定的欣赏能力),第三层,把歌曲当作一份经典案例来赏析的听(需要一定扎实专业的乐理知识)。要知道有些曲子本来就不是用来听着乐呵的。”
第一层听歌的人。
听个乐呵。他们本身呢,有个最基础的乐感,知道啥是开心的啥是不开心的。但对于歌曲的质量没有挑剔,只要顺耳就行。这一类人,听歌量不多,范围也不宽。因为他本身要求就很基础嘛。但这类人中,有素质低的,就跑去说人家,“古典乐有啥好?”“你们感情真丰富,真装逼。”“难听死了还被奉为经典”等等。这不找事儿嘛是吧。但是他们也经常有被人嘲笑成天听得都是垃圾歌曲。呃……每一层都有素质低的,见谅。
第二层听歌的人。
把歌曲当艺术品去听,就像看书,就像品美食。他们会跑去听遍世界上的所有歌曲。先把顺耳的流行歌曲听个遍,再追溯90年代,再探索摇滚乐,完了再听蓝调,再听爵士, 直到1900年以来他无所不知,甚至对于很多古典小曲也耳熟能详。所以他们听歌量不低,而且进而又提高了他们的欣赏能力,更加追求美丽的、优秀的、艺术的。量变引起质变,量有多少,高度就有多高。所以,第二层范围很宽,有些处于2.1,刚打开世界的大门,有的已经2.8了,有较高的欣赏能力,已经能敏锐地给所听到的曲子一个很正确的定位。
这一层的人很容易犯错,所谓半瓶子咣当嘛。有的人,跑去鄙视人第一层的,naive!有的俩人,非拿披头士和滚石比较,其实就是卖弄自己的知识量。有的一圈人,陶醉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以为满足了,很骄傲,也是垃圾。还有就是夜郎自大的,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最牛的,其实不少是啥火吹啥的没脑子。
第三层听歌的人。
把歌曲当案例。这就要一定水平了。比如,人说,某乐队某曲子里鼓和吉他的配合产生的某感觉对表达某主题来说是绝佳的。更高级的,人说,这曲子的配器真棒。更高级的,人说,这和声前无古人。
什么概念呢,第一个,他对鼓和吉他很了解,甚至会玩哦。第二个,他对所有乐器都了解。第三个,音乐系作曲的。
这一层的人呢,不会撕逼的,他们撕起来我等也听不懂的。倒是不要误以为他们高冷,不屑于听通俗歌曲。有不少研究古典乐的都听死亡重金属,物极必反哈哈哈;还有就是,通俗歌曲中也有很多高级货,完全不输古典乐的;如果他嫌你听的歌垃圾那他是对的,他企图带高一下你,他是好的,但他要强行安利,让他滚哈哈哈。
回顾一下,上面A,就属于第二层中的某类人,能跑去听李斯特,但是呵呵。B,就是第一层人。所以看似他们的评论符合逻辑,但是算是评论错了地方。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一首,真不是一般玩意儿,难听,高级,经典,复杂。
所以做人脑子里要有一张大图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