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综合论》第六章 问题的提纲
2016-03-18 本文已影响11人
晴天在路上
如何设计出良好适合既定环境的、构思清晰的形式?
设计师面临大量不适合变量,认知负担过重,同时他付出的努力,导致问题越来越难以得到清晰的表述。
对于那些我们能够按部就班的解决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已经充分了解,变成了一道选择题,而不需要创造力。
通过选择来解决问题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必须能生成一系列范围足够广的、符号化的可选答案。
2.必须能以同一符号体系来表达答案的评判标准。
只有在无法通过选择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才需要设计(在最广泛的意义上)。
即使对于前两个条件符合了,还存在关键性的困难。引用原则也需要创造性。
不自觉的过程:环境与形式负载的双向相互作用。
自觉过程:形式的产生不是以实际环境需要和不完善的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而是生成于一种概念上的相互作用。
解决方法:为我们第一个问题画面做一个更加抽象的画面。避免任何偏见,只维持抽象的结构特征。根据准确限定的操作来检验,避免语言和经验的偏见。
第三个画面的c3是由被称为“集合”的精确单元所构成的。
问题自身显示为一个任务,要在形式和大体给定的环境之见避免一定量的、潜在的不适合。集合M(可包含任何要求)
集合M附加集合L来表达这种相互作用。L由一些无方向的、有正负之分的、一维的、被称为连线的元素组成。
G(M,L)任何一个复杂实体最重要、最明显的结构都是它的联结,也就是其组成元素的相对密度或组群汇聚性。
紧邻次级集合的定义(树状图中)
下一章的任务,如何使分解更精确,并通过给定一个与M的相关的集合L来决定怎样分解
每个问题都有一种最适合的分解,而它却尝尝不同于设计师头脑中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