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作者:马克•克雷默 温迪•考尔 主题:写作指导 字数:270千
这本书是由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
非虚构写作,也被称为"叙事新闻",发源于20世纪前期。非虚构写作的技巧包括使用场景表达,引用丰富对话,描写人物细节以及选取独特视角等。这些手法在人物报道,专题报道,专栏报道,游记采写,历史写作以及调查性报道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写一个叙事性的东西,就是要让想法从诞生到成长走向成熟,开花结果。
要讲好一个好故事先要考虑,为什么这个故事能行?它到底要讲什么?这故事与人的生存关系的现状有什么联系。接下来是进行叙述,描述的过程中时刻谨记故事背后必然联系个更大的东西。这就是在非虚构写作中,洞察力比文笔更为重要的原因。
作为以事实为基础的非虚构写作,真相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为了获取事实,记者可能需要跟随采访者数个月,通过足够的采访和调研才能了解全部。书中给出了很多采访的技巧,包括降低你的存在感,要舍身事外,快速建立信任等等。
一直很佩服国外这些记者对待真相的严谨程度和揭露真相的勇气。《圣彼得堡时报》专栏作者莱恩·德格雷戈里写的《寻找好的主题:一个作者所提的几个问题》,他说,会在把写作计划交给编辑之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一、我能不能跟着受访者开车出行、走路、开会,或者旁听庭审、参加葬礼?
二、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三、这个场所、这个行动,或者,这个人,是重要的吗?
四、会不会有我的人物和其他人之间的互动?
五、这个故事,我是想围绕一个单一的场景来写,还是围绕一个五分钟的时段来写?是要写一整天的事情,还是一个人的某一个阶段?
六、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有某种“顿悟”?
七、这个故事的大想法(big idea)是什么?
同时,为了能够抓住故事的核心,他们往往还要经历大量的采访,思考和修改的过程。试看如今很多公众号的写手,有几个能够做到这样的。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在写作上的种种技巧,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