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一个心理咨询师妈妈的日常——神奇的人际关系

2017-08-21  本文已影响120人  夏禾平

小静,女,大二,因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来访。小婧是个热情的孩子,乐于助人,上大学后,对宿舍的同学们都非常好。宿舍里她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小A,两人对对方都非常好。来访者腿受伤,朋友大老远来看她。朋友晚归,来访者让宿舍阿姨给留门,晚上到校门口去等她。但因后来,朋友误会来访者对她有意见,互相猜疑不理睬,关系恶化,现在她们成了互相不说话的两个人。

来访者和小A关系恶化后,又和小B走的比较近。来访者说小B是那种比较尖刻的人,喜欢嘲讽别人,她们相处了不久又关系也有了裂痕。

之后来访者又和小C开始接近。小C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来访者经常帮助她,并且很照顾小C的情绪,从来不会表现出对小C的歧视,因此小C也说过,和来访者在一起比较放心,舒服。但后来因为一次来访者和小C经济上的纠纷,小C感到来访者瞧不起她,嘲讽了她,因此也不理她了。

三个人都和来访者有了矛盾之后,三个人居然合起伙来,共同针对来访者,三个人有说有笑,故意不理来访者。这让来访者感到很伤心。

从这个案例中,我看到人际互动中非常真实而有趣的现实。宿舍人际关系里的微妙和神奇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我们看到,来访者对同学的善意,是尽心尽力而又感人的,是在普通人际关系里很少见到的。她们之间的互动和行为更像是亲人之间的一种感情。例如夜晚对舍友的担心,对贫困舍友的帮助和善意,对其他舍友的日常生活和困难的帮助,这些在我们这些成年人看来,都不是普通朋友之间可以做到的。但就是这样的善意,最后却演化成了仇恨,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说来,接受帮助的人会对给与帮助的人有感激之情,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是,伴随着感激的,应该还有一种相反的情感,那就是仇恨。

给与他人帮助,给与者会心情愉悦,并附带着道德上和地位上的优越感。但是我们往往却会忽略到,没有人会自愿地和愉快地处于被他人帮助的地位,因为被帮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优越的力量,在被帮助的时候,这种力量就被隐藏在内心深处,并变成一种对助人者的敌意。

俗话说:一碗米养恩人,一袋米养仇人。真是至理名言,我们的前辈,真的把人心看得很深很透了。在一碗米的施与中,由于人际基本规则的影响,接受者自然会产生感恩的心理,由一碗米所导致的施与者和接受者的地位的反差不太大,所以伴随产生的仇恨也不会太大,这种仇恨很容易被接受者的道德感和良心压制,所以二者之间显得没有产生仇恨。

但是,当施与的“剂量”达到了象征性的一袋米的程度时,恩也重了,恨也重了,重到了不可以被道德良心压制的程度,所以就变成仇人。来访者和小C的关系就是如此。小C家庭经济困难,容易自卑,别人和她关系也比较远,没有太多的帮助。而来访者善良热情,主动帮助她,并且非常照顾她的情绪。这对生活本来就比较艰难的小C来说,就显得非常珍贵,来访者也成为小C在学校里最为重要的朋友之一。而就是因为恩重了,恨也重了。一旦来访者的行为当中有稍微的不当,小C就会借题发挥,把自己的仇恨表现出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不被察觉的仇恨更具有毁灭性了。

来访者和小A之间也是如此,她们之间更像是因爱生恨,爱的深恨的也深。小A和来访者本来是非常契合的朋友,因此小A对来访者的期待也更高,来访者对小A的期待也很高,她们之间微小的不友好的信号都会被放大,变成决裂的原因。

与此相对应的是小B,小B是一个和任何人都保持一定距离的人。她不和任何人很亲密,也不和任何人很疏远。正因为如此,小B的刻薄敌意才被大家所接受,也不会被大家所怨恨,反而小B人际关系良好,看起来朋友还很多。相反,被大家怨恨的却是平时善待同学,处处表现友好的来访者。

还有一点,我们发现,在宿舍群体中,当一个人和几个人都有了矛盾时,其他的人就会联合起来,欺负这个人,即使这些人不是朋友。而那些没有矛盾的人,也会因为群体效应和这个人疏远,这个人就被孤立了,而人性的恶和残忍在这时也会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伤害在这个时候变得理所应当,人们也会变得凶狠残忍而不自知。

作为咨询师,首先应该接纳来访者的情绪,并帮助她看到情绪背后的真相,帮助她了解到所有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源。当她了解到,自己被伤害,是因为爱太重,恩太重,情太重,人际关系距离把握不准确时,可能就会放下一部分怨恨,转化为理解和接受。其次,我们要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来访者在这个宿舍里处于很不利的位置,要解决问题就要打破这个被孤立的格局,打破其他人抱团的局面。这可能需要一些机会,需要找到一些突破口,让来访者在宿舍里能够和其中一个人成为好朋友,找到支持,就打破了这个局面。所以我们可以提示来访者在现有的环境当中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帮助她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再次,帮助来访者转化认知,不要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宿舍关系这一件事情上,把注意力转移到人生更重要和有趣的事情上,建立完善自我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经过几次的咨询,来访者对整个事件有了更多层面的理解,对解决问题也有了更灵活的思路和方法,经过这个事情,我相信来访者一定会进一步成长,在人际关系中找到更适合的距离,在人际关系中寻找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夏禾平,大学心理老师,一个孩子的妈妈,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热爱心理学。微信公众号《小孩儿那些事》(Allabout-Kids)。

微信扫码收听节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