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在世俗的喧闹中,寻找自己的宁静
今天有幸看了妈妈看过的电影,是2002年拍的,叫做《钢琴家》。我自身对钢琴不是很感兴趣,在幼儿园的时候学过一点钢琴,却因为一只弹《玛丽有只小羊羔》这首曲子,而放弃了这个才艺。之前家里买过电子琴,小时候还随着里面的音乐一起舞蹈,现在都已经蒙上了一层布,没有再碰过了。如果要我看《架子鼓手》,我还有点兴趣,只是刚过了十级,并没有再继续练下去——我对音乐这一方面并没有太大的研究。
万万没想到,这差点成了我人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电影了。
讲的是在战争期间,德国入侵波兰,捉捕所有的犹太人,把他们带入隔离区,整天用鞭子抽打他们,还迫使身体健壮的男人去干活,做奴隶。饥饿和暴力威胁着犹太人们,食物匮乏,精神也备受打击。每天街上都会出现数不清的尸体,有的是被饿死的,有的则是被枪毙,他们的脸上都浮现出痛苦的表情。即使掉在地上的稀饭,也会有人努力舔干净;连一颗小奶糖也要二十块钱。有些犹太人不得不去当小偷和强盗,抢走别人的财物,以增加自己生存的希望。德国人就是这样一步又一步的致犹太人于死地。
支持犹太人的要被绞刑,反抗德国军队的要被枪毙,钢琴家还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残疾老人被士兵扔出窗外。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连夜逃亡,最后被一位德军上校所救。等到俄国前来支援,打败德国,上校还恳求见钢琴家一面,可遗憾的是,传话的音乐家并没有得知上校的名字。上校于1952年逝世,而那位钢琴家则活了88岁,于2000年逝世。
整部电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便是钢琴家被上校发现后,演奏的一首曲子。虽然不知道曲名,但是这首曲子的前奏是平静的,寓意着波兰的和谐美好,而后面接连不断的发疯般的弹奏,则是德国军队屠杀犹太人的真实写照——整首曲子表达出了他内心的愤慨与无奈。电影中的钢琴家,就象征着面对战争不敢反抗,只求活命的那一类人。他们想躲避现实的杂乱无章,只求得一个宁静的生活。
愿世界和平。
文/如一如清水
2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