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观点大教育:一流家长当导师二流家长当教练三流家长当保姆
人云“一流家长当导师,二流家长当教练,三流家长当保姆。”我的实践证明,观点非常正确,在此分析一下这观点的合理之处。
我们先从概念理解。三者职责有部分交叉,都有教导、管理、照顾的意思。
导师突出指引、指导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站位处于战略的高度。
教练突出具体技能、方法的教育,比导师更加细致,陪同时间也更长些。站位是战术的层面。
保姆则是事无巨细,一手包办,全程介入。站位是每场战斗都参与的状态。
小观点大教育:一流家长当导师二流家长当教练三流家长当保姆如此一分,就好理解了。家长当导师,就像公司的大boss ,像部队的将军,像大学的教授,负责分析研究,确定目标,指引方向。
当导师的家长,会帮孩子总结学习方法,而不是每天教他做作业;会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而不是天天逼他做作业;培养他独立的性格,而不是啥事都要亲自盯着。这样的家长最终“授人予渔而不是授人予鱼。”
家长当教练,就像公司的培训师,部队的教官,学校的老师,讲很细的方法,教孩子解题,制定训练计划等。
当教练的家长,会觉得累一些,总觉得需要管的东西太多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孩子做作业要守在旁边;孩子做完作业要亲自检查;孩子考试不好不是去帮孩子分析和总结存在短板,而是纠结那几道错题,纠结一次考试的得失。全能教练其实不好当,懂的还能教,不懂了又怎办?家长容易抓小放大,忽略关键问题。孩子的习惯和性格的形成,也会比导师型家长教育出来的慢些。
家长当保姆,就像单位的后勤,孩子吃喝拉撒,素质培养,功课作业,全部要亲力亲为。
当保姆的家长,最累而且最不讨好,永远把孩子当婴儿,所有的事不加考虑都去帮,恨不能能代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家伙或者毫无主见、唯唯诺诺的“软骨虫”。
小观点大教育:一流家长当导师二流家长当教练三流家长当保姆我们理解导师、教练、保姆的观点时,注意不能割裂3者的联系,不能说家长当导师就不当教练或者保姆,而是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孩子小肯定要当保姆,孩子长大了就要慢慢当教练,最后过渡到侧重当导师,这也是家长的进化路径。
举个刚发生的实例。女儿大学进了系学生会的外联部,回家说需要出去拉赞助。她认为要去扫街,就是到学校附近小店里面去一个个地问老板。或者去找亲戚朋友中做生意的人谈。
我也没实践经验,但看过书,听过别人讲故事,毕竟走过的路也比她多些。我和她一起研究。
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扫街相对困难,因为都是小本经营,而且估计很多前辈已经扫过了,不过可以试试。从亲戚朋友中选择,介入相对容易些,但如果和大学生没太大关系的,容易白忙。
二、先把学校能给的资源了解清楚,这是推销的基础。
三、设法找那些需要在大学中推广的,大学生又有需求的,可以获得双赢的,成功率才大。
她听了,马上想到她正在做牙的专科医院:小众,但能预约就诊时间,医生水平高,收费合理,大学生有做牙的需求,医院希望推广。
我也觉得行。我提示她和医生对接时讲话的要点和顺序:一是介绍清楚学生的需求。二是说明学校可提供的宣传条件。三是合作对医院的好处。
她记了下来。过两天告诉我,电话联系了她的医生,他们有意向。
我觉得这就是导师的作用,引导她的思路,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参考,最终事情由她自己做。
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结束
小观点大教育:一流家长当导师二流家长当教练三流家长当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