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2023-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芊说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本我、自我、超我一说。

本我代表人的的本性,受身体里基因细胞欲望所支配,和动物本能一样。饿了吃,渴了饮,困了睡,以我本位为中心,不会去顾及周围的环境的影响,怎么开心舒服怎么来。

人在婴儿和少儿时期基本就是被本我支配,随心所欲,没有忧愁。这种本我,在人的理性逻辑没有建立起来时,起到保护我们趋利避害的作用,让我舒服我就去干,让我不舒服的立刻避开,不用去顾及周围的环境和征询别人的意见。

这段时间是人真正自由的时期,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

到人逐渐长大后,通过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身边年长人的言传身教,进入社会这条条框框规矩繁多的大染缸,理性逻辑分析开始建立。

开始懂得要去遵守社会的条条框框,伦理道德,也懂得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最重要的是理性战胜本我,人类学会了“延迟满足感”。懂得用牺牲眼前的利益,而去换回未来长期的回报。

人变得越来越理性、聪明,但理性的自我从来是双刃剑,在你认知觉醒的同时,各种贪嗔痴爱怨憎随着理性这副猛药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日益明显。

因为你发现自己的能力撑不起你的欲望了,你有了攀比之心,有了妒忌之心,你有了自卑之心,你变的不再自由了。不能再像以前的本我那样,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你不敢,因为你要一直向上,不能停。因为不能停,贪嗔痴爱怨憎也不会停,陷入了死循环。

如何自渡?我们从一直流传的三个境界来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本我状态,随心所欲,事物在我面前呈现最原始的形象,没有其它的杂念干扰。

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自我的状态,学会理性逻辑分析,看事物就带着有色眼镜了。有利于我的事情得意忘形,不利于我事情就愁眉不展。

多年来一直忘不了看《功夫熊猫》里的一个场景,“豹子在地牢逃出来了,鸭子慌慌张张的飞到乌龟大师面前报信,说:大事不好,有一个天大的坏消息!乌龟大师安慰道:消息就是消息,哪有好坏之分”。

这段能看明白吗,事物就是事物,本来没有好坏,是“自我”根据趋利避害的理性逻辑分析来区分的,把好坏区分开了,自然关于好坏的起心动念,佛家称为“执”就如影随形,如附骨之疽。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自渡之路,唯有超我!

本我是阳,自我是阴,超我就要超越本我和自我,来实现阴阳的调和,很多时候大家所描述的内心“天人交战”的场景,其实就是本我和自我的冲突,一个想让你去做,一个不想让你去做。在获得理性逻辑分析的技能后,还能“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受周围的人和事的影响,不带有色眼镜,不对自己内心的秩序造成冲突,我自岿然不动,合二为一是也。

这种能力东方叫“正念”,西方叫“临在”,反正很多新名词。现在非常火的概念“元认知”也是这种,能够把自己从任何起心动念里,抽离出来,用上帝的视觉去观察自己的任何起心动念,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只以旁观者,第三方视觉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去做任何价值好坏的判断分析,这就是最难的部分。

能做到这点,就是“超我”了。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