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散文想法

听尹烨聊3小时基因,每一个细胞都感受到快乐的洗礼

2023-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安岚的星球

圆桌派安利的人很多,但这一次有一个具体的例子,于是我就去看了下,尹烨老师聊基因。结果不到20分钟就听得入迷了。

这简直比高中时候上历史老师课还要有意思。因为这中间不仅听到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很多东西震撼心灵,启发思考。

尤其是,作为华大基因的CEO,作为一个致力于科普事业的人,作为一个从小受到了很好的古文训练后期又投身科学并且学习效率高得出奇的人,听他说话充满愉悦。对人物、历史、事件如数家珍,名言金句脱口而出,举例信手拈来,这样的谈话是丰富多彩的。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理科生,跟几个文科生能聊的这样融洽。别人的问题刚刚落下,他马上能够精准利落的接住 ,甚至不用别人完整的描述(因为有很多东西,用语言描摹总显苍白,尤其是文科生需要用字眼的模糊去捕捉微妙的感受),他能完善、优雅、精确、更高级的表达出来,还总是滴水不漏。我能体会到现场跟他聊天的嘉宾的快乐。这让我一个听众感受到新鲜和愉悦,原来有人聊天这么有意思。

追索了一番尹烨的谈话和访谈,对一些感觉比较重要的问题记录如下:

01

世界不是人本的。人的视角常常是自负的,狂妄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是病毒,而智人的历史与之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人与细菌是一种同生共存的方式,甚至人体内的微生物是人体细胞的 3-10 倍。看起来我们是自己,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许我们只是微生物的寄生体。

人类是一个生态系统,携带大量的细菌,病毒,真菌,乃至寄生虫。就是尹老师说的,我们感觉我们是一座山,身上没有树(细菌),实际上,我们是一座长满了树(细菌)的山。人类从来没有战胜过病毒,只是随着时间流逝,人与病毒变得和谐共处了。所以,常怀谦卑很有必要,不要贸然侵犯别的物种的生存领地是明智的。

02

国际上发起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本意是为了研究应对肿瘤的方法。而现在因为已经测出了所有哺乳动物的30亿对碱基,认出了一些独特的变异(大约研究出来的肿瘤占比5%),比如hpv等。

而根据尹烨的说法,肿瘤除了出生从母体遗传而来的那一种,其他极大概率还是因为后天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影响,不断的积累有害突变,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出错,免疫系统没有「逮到」它。有一个说法是人体细胞7年完全更换一便。因此,生活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多时候是即时的、当世的、会不断积累。「不生气」,很重要。

而基因能够干预的癌症,也正是在复制出错的早期检测出这种基因,然后进行干预治疗,而有效避免癌症。但市场上很多的轻基因检测(我理解是比较一般的检测,不很正规的)并不会很准,但定期检测还是有必要的。

03

物种的多样性是基因延续的需求。而无性繁殖它的性状往往比较单一,因而性本质上是为了远缘杂交的成立,是希望物种经过基因的混排产生更适应生存环境的突变。事实也证明,人类养殖干预物种的多样性,会让生物变得极其脆弱,一旦受到病毒的侵入,很容易灭绝,而多样性可以更好的挽救物种,使之延续。

04

基因遵循「涌现」规律。这个词非常有意思。我查了一下,涌现一种意思是指的大量的出现,一种是指部分之和突然出现组成部分本身没有的属性,这里是指后一种。无机到有机是一种涌现,人的自我意识是一种涌现。

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人是怎样形成的,就相当于把一堆汽车零件洒在海里,最后形成了一辆完整的汽车。而这个条件是什么呢?时间,34亿年。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液态环境是必要的,它可以有足够的条件让元素去不断的碰撞,组合,最后出现了奇迹。

记得以前看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中就有一个对人的「我」的意识充满兴趣的医生。他一直在研究大脑的沟沟回回中,我在哪儿,灵魂在哪儿。这个到目前来说,也无法解释,也是一种「涌现」。尹烨提出了哥德尔不完备定律,说你没有办法在一个系统内,永远实现所有的要素都自恰,你必须由第三只眼去观察它,在更高的维度才能看到全貌。

05

基因能解释的天花板,是情感问题。也就是涉及情感的问题太过复杂,基因还无法解释,这是基因目前的限制,或者说是人类眼界的限制。比如,爱是怎么产生的,爱会不会遗传,为什么生物天生有恐惧,为什么天生有忌妒心,有恻隐之心。为什么一个抱错了孩子的母亲,可以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婴儿献出生命。人具有纯粹的利他性,比如为了一种信仰,为了别人牺牲,这不仅仅是遗传密码的问题,更可能是物性和人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还是有一颗敬畏之心吧,知道人的力量,也知道人的限制,不会狂妄自负,认为人是世界之主,无所不能,这也是为什么顶级的科学家,最后都有了一定的宗教性。

圆桌派的2句点睛之笔的金句:

如果生命是一组代码,我相信人类的代码当中有爱。

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希望你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经历过人性的可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