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写之美》的感受
写作以来,一直有一些困惑,为什么有的小说那么吸引人,细节写得那么好,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这篇文章《细节之美》解决了我的这些困惑。
文章作者刘庆邦,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有《神木》《断层》《走窑汉》《哑炮》等。曾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细节美在哪里,小说的细节从哪里来,细节需要心灵化,作家要有意志力等几个方面,读过之后,深受启发。
01.小说美在细节
作者在文章开头写到,小说是美学现象,作者是发现美,展现美的过程,读者是欣赏美,享受美的过程。
那么美究竟来自哪里?作者说,来自于小说的细节之美。
他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一颗大树,树干是情节,满树繁花就是细节。
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我的心结。人们喜欢花红柳绿,繁花似锦,待到冬天,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相信没有人喜欢。
一篇小说,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才是关键所在,结合到现实生活,比如,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细节。
有了细节,世界丰富多彩,繁花似锦,没有细节,世界将空洞无物,一片萧索。
文中写道,写小说就是简单交代情节,大量丰富细节,重点刻画人物。
既然细节如此之美,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
02.善于发现细节
作者指出,细节来源于以下了四点。
一是向记忆中来。
没有经历和阅历就不要写小说,写小说的时候,会调动你的记忆,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有所感悟,才能写成小说。
二是从观察中来。
要保持一颗好奇心,童心未泯,对一切感兴趣,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不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三是从听中来。
别人谈话时,要注意聆听,敏锐地联想到小说的素材。
作者就是在车上听说一个矿工死了,兜里还有离婚协议书,作者写了一篇小说。
四是从想象中来。
古典四大名著无一不是靠想象写成。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口技学狗叫就很动听,如果让一只狗上台叫,并不好听。
现实本身并不美,写小说不能照搬现实生活,有了想象才有艺术效果。
总结起来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结合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历,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就有了细节的来源。
自己虽然有一定的经历和阅历,但是,观察不细致,倾听不认真,想象力也不是很丰富,需要不断的加以改正,做生活的有心人。
03.细节心灵化是细节描写的关键
细节心灵化这个说法第一次听到,感觉很新奇。作者说,把细节写细,要抓住关键细节,赋予细节心灵化。
人物带有心灵化的过程,是主观想法在内心世界的投射。需要把自己的思想同细节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全部的感官参与写作,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比如描写下雨的情景,要闻到温润的气氛,耳边听到与沙沙的声音,皮肤要有凉意等。
个人理解,就是要用心写作,全部身心都投入进去。
此外,作者说,写作要持之以恒,有意志力,不能半途而废。
无论做任何事情没有意志力,也不会成功,写作路上,剩者为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肯定不行。量变引起质变,才能取得成效。
既然小说美在细节,我们就要留意身边的细节,把细节心灵化,还要持之以恒地写下去。
写作路上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学习,笔耕不辍,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7364/207ed2d822c07cc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