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一切惺惺相惜都是注定的。
人与人为什么会相遇,惺惺相惜?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神奇的现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无法明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然而最近却因为偶然的经历而得出答案。
1.我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
我是个喜欢观察生活细节,并将生活的小细节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的人。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发现我与有些人无论相处时间多长,我们也只是普通朋友。而有些人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几乎可以确定,我们会成为好朋友。
发现这种现象的时候,我感觉蛮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出现呢?大家都公认女人的第六感很准,第六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直觉,于是我在想,难道真的是因为直觉在影响我做出对朋友的判断?
假设确实是直觉引导我做出的判断,那么形成直觉的基础是什么呢?是我从小养成的待人接物的习惯,还是我内心深处有更深的某些内容,在影响我做出判断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在昨天迎刃而解,踏上探寻疑惑的路,就能找到归途。
2. 昨天,我独自安静地看《中国好声音》的改版《中国新歌声》。
首位登场的学员是新加坡阳光大男孩向洋,外形阳光俊朗的他以一曲忧郁的《有没有》成功征服四位导师。四位导师各出奇招,想拉拢他加入战队,但他早已心有所属。
这一切归功于他的调查准备工作,参加节目之前,他已经事先调查好各位老师的专长:周杰伦擅长自主创作;汪峰,那英对歌唱技巧深有研究,瘐澄庆则擅长舞台表现,通过姿体语言带给人力量感。因为他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才有了选择的底气。
向洋坦诚说他自己中文很烂,想想做自己的音乐,大学学的专业是音乐制作,综合这些条件可知,周杰伦擅长的,恰恰是向洋所需要的。
3. 第二位登场的是文艺青年白若溪,一袭白衣,人如其名,歌声空灵,干净澄澈。此次演唱,她采用那式情歌唱法,演唱了汪峰写给章子怡的一首《无处安放》,引发那英,汪峰两位导师的争抢。她最终没有选择她模仿了十几年唱法的那英,我猜想是汪峰对这首歌的诠释让两人有了共鸣。
从白若溪追求音乐以及生活的态度,可知她趋向于寻求内心深处的感动,期望有心灵相通的交流。她所追求的,恰恰是汪峰所能给予的。
每个人走的道路可能不同,但走在不同道路上的人,会遇到同路人,这就是相遇。行走在路上的我们有各自的需求,拥有共性的我们相遇的同时被对方的特性所吸引,这些注定了彼此的惺惺相惜。
喜欢边做饭边研究音乐的向洋,因为喜欢音乐而不断向前行进,他无法预料自己未来会遇到谁,但他一直走着,一路前进,就刚好遇到人气歌手兼音乐人等多重身份的周杰伦。正是因为他选择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出发了,不断行走,才有了与周董的惺惺相惜。
白若溪十几年前开始模仿那英唱歌时,她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采用那式情歌唱法来唱汪峰写的《无处安放》,也不知道自己竟然能让写歌者如此感动。正是因为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爱好,坚持练习,才有了与汪峰的惺惺相惜。
人与人从相遇到惺惺相惜,这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就像地球是圆的,人只要一直走,必然能绕回原点。走在同一道路上的人必然会有相遇的一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