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依旧历史历史有意思

一个残疾将军,自创“协同战法”,一战歼灭匈奴10万精骑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49人  阿迷神州

战国时期,历史上有一残疾将军,以守疆之偏旅,以弱小之暮年赵国,却以极小之代价,自创多兵种协同作战战法,一战歼灭匈奴10万精锐骑兵,他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李牧担任赵国雁门、代郡之地守将之时,根据当前兵力部署、国力实际,以及匈奴骑兵机会性强的优势,审时度势,制定诱敌之策。变己之短为己之长,变敌之长为敌之短。

为此,他多筑烽火台,派遣侦骑四出,侦探敌军动向。如遇匈奴主力入侵,便迅速将周围百姓收拢至安全地带,而执行任务的军队也会及时撤回营寨坚守。期间,更是加强军队将士的骑射训练,兵种协同作战演练,进一步厚待戍边士兵。

几年下来,匈奴大军每次入侵,尽皆难有收获。同时,百姓生命无患,财产无损,军资微耗。

但是,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胆小懦弱。很快,这一消息便传到赵王迁的耳中,赵王迁立即遣使问责,但李牧依然坚持自己的策略。因此,赵王迁甚是不满,另派将领接替。但是,接替将领竟将李牧的策略弃之不用,主动出兵,结果却是屡战屡败,军队及百姓伤亡极大,物资财产耗损严重。

无奈之下,赵王迁又令李牧接任,并赞同其先前策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很快就到了公元前244年,匈奴人更加认定李牧胆小无能。所以,匈奴大单于率领10万余主力铁骑,长驱直入,兵犯赵国雁门、代郡之地。

这时,李牧将早已经过熟练演练的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名骑兵,敢于冲锋陷阵的五万勇士,善射的十万射手,派至设伏位置。李牧仅率少量将士迎敌,每遇匈奴骑兵,便假装败逃,有时为了迷惑敌军,还会将数千军械丢弃,数千牛羊赶出。见此,匈奴单于更加肆无忌惮,向着李牧逃跑的方向追赶。

片刻间,匈奴10万大军冲进了李牧设伏的地点。夜间,一千三百辆战车将敌包围,一万三千名骑兵追击漏网敌骑,五万敢死勇士冲进敌群砍杀,十万射手外围打击。一夜大战,匈奴10万余精锐骑兵全被歼灭,仅有单于在数十死士的护卫下逃脱。

此后,数十年来,匈奴皆不敢再临赵国边境半步。

因此,李牧被世人称为多兵种协同作战之祖。

只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最后却遭受奸人所害,赵王迁逼迫李牧自尽。当时,由于李牧右手残疾无法持剑自杀,只好口咬利剑,撞柱而亡。

期间,由于李牧无论是对战外族,还是抵御秦军,从未有过败绩。所以,史学界这样评价李牧的一生功绩:败匈奴、灭襜褴、破东胡、连却秦军,军事家廉颇、赵奢皆不及也。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