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若星石榴花开日常随笔记

中庸之道

2020-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纤纤紫燕
孔子一生恪守“中庸之道”(百度图片)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恪守“中庸之道”。

       关于中庸之道,有这样的故事:

       孔子的学生曾参,有一天在田地里干活,他笨手笨脚地把禾苗锄坏了。曾参父亲勃然大怒,拿起棍子狠狠地揍曾参。那曾参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也不躲,结果被打晕过去了。曾参醒过来,还恭恭敬敬地对父亲说:“儿子不孝,惹你生气了”。别人知道到了这件事,都夸曾参“仁”——仁者孝为先,父亲把自己打成这个样子还不逃不反抗,多孝顺的一个孩子!可这事传到老师孔子这里,孔子却生气了,不让曾参进门,说不认他这个学生。曾参很是委屈郁闷,不知自己错在哪。托人向孔子请教。孔子说:“曾参父亲下狠手打曾参,曾森就应该躲避。他不躲避,有可能被打死,如果他被打死,他父亲就会犯罪坐牢,即使不打死打伤了,他父亲也会伤心,也是一个过错。他以为不躲避就是孝,那反而是在怂恿他父亲犯错。就是最大的不孝,是愚孝。”曾参知道后,这才恍然大悟。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多次赞美他说:“贤哉, 回也。”颜回性情温和,善良宽容。孔子说:“我和颜回整天谈论学习,颜回总是不发表不同意见,好像很笨的样子。但是事后考察他平时的言行,发现对于我的话还有许多发挥的地方,可见颜回并不笨。”

       颜回的为人也是这样,选择了中庸之道就能够坚持下去,得到一个善端就能够牢牢地记在心里,并且老老实实地进行下去而不把它丢掉。

       中庸之道,可见一斑。 

       中庸之道,待人处世不偏不倚,不左不右、调和、恰如其分,折中,适当,不走极端的态度。中庸首先是一种道德,其次才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思想。

       中庸之道,中正平和。孔子把“和”看作一种最高的价值,为了保持“和”的境界必须保持中庸之道。“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凡事都应该采取持中的办法,而不能走极端,这是实现和的根本方法。孔子“温而厉,威而猛,恭而安”,更是中庸准则的典范。

       而作为教师,我们在对学生思想教育之时,不妨也学学中庸之道。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温而厉”,变通执行:执法应严,处理应宽。折中,把握适当的度,既不能不管,又不能过于苛刻对待。让学生既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这样就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中庸之道(百度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