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爱有那么多,可是能给的为何又那般少。
你知道怎么和别人建立亲密而自然的关系吗?
其实有点想问问大家这个问题。
有时明明你很想去珍惜一个人,明明你很想去爱一个人,明明你很想回应一份感情。
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或者说,你所给予的只能感动了自己,却是别人的费解和苦楚。
这怕是最糟糕的情况吧。你努力的感动了自己,却伤害了身边最想看他笑容的人。
图自网络朋友的父母说:“工作替你安排好了,相亲对象也为你准备好了,你就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了,按照我说的做吧。”情况可能不尽相同,但内容大多相似。像多数父母都会说的那样:“我都是为你好啊,你为什么不能多听听我的?”可孩子们心中想的呢,你又听过了吗。
朋友的恋人说:“你喜欢的我都毫不犹豫的给你买了,为你花钱我从不吝啬,我这还不是爱你吗?还要我怎么做?”就像大多数人处于恋爱中的人一样,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可以还不买账!那你想过吗,这是不是对方期待的。
以上这种情况大多会被女孩子归结为:你不懂我啊。被男孩子归结为:你有病吧。
而被我们的父母归结为:小小年纪,追求的都是什么鬼东西。
我们称这是男女之间的差别,我们称这是孩子与父母的代沟。
站在两个对立面,到不了对方心里去瞧一瞧,又怎么会理解和准确的付出。
没有谁生来就在爱人与被爱之间有高超的技巧,我们都在笨拙的付出与索取。关于爱的课题,都在后天习得,模仿与认知共存的自我发展。
其实想想真的有谁明确的教过你,爱是什么?都言说去爱你的父母,爱你的亲人,爱你的朋友,爱你的恋人,爱你的孩子,爱你身边的人。可是为什么没有像数学语文英语那样精准的课程体系来告诉你,你怎么循序渐进的去了解一个人,爱一个人。
很多人都是迷茫的走上这条路,父母也是懵懵懂懂成为了一个小生命的大树,怎么去抚育他,怎么去爱护他,都是自我的摸索。而这个孩子,如何去反馈父母的爱,如何学会去爱身边其他形形色色的角色,又是他的探索旅程。
图自网络
没有标准的考卷,自然也没有标准的答案。多数都刻上了自我的烙印,我觉得这样的爱才是爱,你所说的不对,你给予的不对,你索取的不对。
本来会因为这样的特别有特样的美好,可当加入了太多主观层面的东西,就会有了更深刻的分歧线。在不相容之间,能够去多一点理解和包容,是多么充满善意的一件事。恋人间不会不负责任的丢一句“不合适”就急于摆脱,亲人间不会一言不合就选择了最为暴躁的一面。
明明是饱含爱意的行径,不要违背本意变成了最为锐利的尖刀。彼此耐心而且真诚的去听一听,对方心里的答案,不急于纠结出对与错肯定谁的答案,不急于彼此用最冷漠伤人的方式来考验感情。不要让对方一点点后退,退到再怎么伸手也抓不住对方温热的地方。
对一个人毫无保留,大抵都要建立在一定相熟与了解的基础上。就像浑身长满刺的小刺猬,总要足够的安全环境,才会露出最柔软的地方。在彼此能够敞开心扉交谈的时刻,不要选择关闭你的耳朵,只听你想听的答案。对方小心翼翼的索取安慰与共识的时刻,不要用你所谓的成熟去冷漠相待。
图自网络别用恶意的说辞去绑架,但更别以爱的名义去捆绑。
不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为你考虑的都是对的,你跟着我说的做,才不会错。而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会认真听你的想法,以我的角度给你最可能成为优选的建议,你可以自由选择。
不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应该懂得我的想法,哪怕我在犯傻犯浑的时候,你也要注意我的感受。而是因为我爱你,我会不吝于说出心中一切感受,不隐藏不欺瞒,希望你理解。
不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付出了你就一定要给我相应的回馈,不回馈就是你薄情。而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的付出都是基于你,但不是只为你,你能回馈我,我很感激。
再多给在爱里需要成长的每个人一点点时间,也再多给一些些包容,用心的人都会成为爱里的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