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期末考点整理(第3,4章)

2020-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dev_winner

(1)物理线路由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组成。
(2)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有差错的物理线路的基础上,采取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
(3)从参考模型的角度来看,物理层以上的各层都有改善数据传输质量的责任,数据链路层是最重要的一层。

差错的产生过程

(1)发送端将发送数据比特序列当作一个多项式f(x),用双方预先约定的生成多项G(x)去除,求得一个余数多项式R(x)将余数多项式加到数据多项式之后,一起发送到接收端。
(2)接收端用同样的生成多项式G(x)去除接收到的数据多项式f^{'}(x),得到计算余数项式R^{'}(x)。如果计算余数多项式R^{'}(x)相同,表示传输无差错;否则,表示传输有差错。出现差错,通知发送端重传数据,直至正确为止。

CRC校验工作原理示意图 反馈重发纠错过程示意图

数据链路管理:其功能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释放
帧同步:指接收端能够从收到的比特流中正确地判断出一帧地开始位与结束位。
流量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超过物理线路的传输能力或超出接收端的帧接收能力时,就会造成链路拥塞。为了防止出现链路拥塞,数据链路层必须具有流量控制功能。
差错控制:为了发现和纠错物理线路传输差错,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必须具有差错控制的功能。
透明传输:必须保证帧数据字段可以传输任意的二进制比特序列,即需要保证帧传输的“透明性”问题。
寻址:在点-多点链路连接的情况下,数据链路层要保证每一帧都能传送到正确的接收端,因此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寻址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的关系 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的关系 部分控制字符意义及编码 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工作流程示意图 简化的BSC协议帧封装过程示意图 数据链路层协议存在传输“透明性”问题示意图 HDLC帧结构 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的工作过程

(1)在物理层只支持点-点线路连接全双工通信;支持异步通信同步通信
(2)PPP协议只实现帧封装传输拆帧校验功能;不使用帧序号,不提供流量控制功能
(3)随着通信线路质量的提高与光纤的广泛应用,物理层误码率明显降低。PPP协议只要求接收端进行CRC校验。判断帧传输正确,则接收该帧;如果CRC校验发现错误,则丢弃该帧。

PPP信息帧格式

0x0021—表示PPP帧的信息字段是IP分组数据。
0xC021—表示信息字段是PPP协议的LCP数据帧。
0x8021—表示信息字段是PPP帧的NCP数据帧。

PPP工作过程示意图 LCP帧格式

① 采用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形Ethernet,称为“以太网”
② 采用令牌控制的令牌总线形(Token Bus)局域网,称为“Token Bus”或“令牌总线网”
③ 采用令牌控制的令牌环形(Token Ring)局域网,称为“Token Ring”或“令牌环网”

(1)体系结构都遵循IEEE802层次结构模型;
(2)传输介质主要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3)采用共享介质的方式发送与接收数据帧;
(4)介质访问控制都采用了分布式控制方法,局域网中没有集中控制的主机

总线型局域网结构 Token Bus结构与工作原理 Token Ring结构与工作原理

(1)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实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如生产过程控制领域。
(2)在网络通信负荷较重时,表现出很好的吞吐率与较低的传输延迟,因此适用于通信负荷较重的应用环境。
(3)环的维护过程复杂,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不同通信负荷下实际数据传输速率的比较 Ethernet主机数据发送流程 接收时钟与总线忙/闲状态 冲突窗口的概念 曼彻斯特编码信号的波形叠加 Ethernet帧结构

① Ethernet主机只要不发送数据帧就应该处于接收状态。当某个主机完成了一帧数据接收后,首先要判断接收的帧长度,这是由于IEEE802.3规定了帧最小长度。若接收帧长度小于规定的最小帧长度,则表明冲突发生,应该丢弃该帧,主机重新进入等待接收状态。
② 帧目的地址检查。若目的地址为单一主机的物理地址,并且是本主机地址,则接收该帧;若为组地址,而接收主机属于该组,则接收该帧;若为广播地址,也应该接收该帧。若目的地址不符,则丢弃该接收帧。
③ 帧接收。
④ 帧校验。
⑤ 帧间最小间隔。

Ethernet主机的数据接收流程

① X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Mbps;
② Y表示网段的最大长度,单位为100m;
③ Type表示传输方式是基带还是频带;
④ Name表示局域网的名称。

① 建立和维护一个表示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号对应关系的映射表;
② 在发送主机与接收主机端口之间建立虚连接;
③ 完成帧的过滤与转发;
④ 执行生成树协议,防止出现环路。

局域网交换机结构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划分示意图 基于主机MAC地址的VLAN划分示意图 基于网络层地址或协议的VLAN划分示意图 中继器的工作原理 网桥结构与工作原理 网桥的工作流程 网桥互联形成的环状结构 分析生成树协议执行过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网桥与中继器的比较 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与交换机的比较

① 短帧间间隔:SIFS;
② 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
③ 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
④ 扩展帧间间隔:EIFS。

802.11网络拓扑类型 CSMA/CA基本模式的工作原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