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散文

朋友建议我先写菜谱——1 饺子

2019-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湘_8979

我喜欢吃饺子,就是离不开,时间长了不吃心里总是想念的紧。

吃饺子是北方人可以应用到任何场景下的庆祝类食物。过年了,年夜饭吃饺子,元宵节,有吃汤圆的,我们可以吃饺子,端午节,有吃粽子的,我们可以吃饺子,中秋节,有吃月饼的,我们还是可以吃饺子啊。正月初五吃饺子,“破五”,立秋吃饺子,贴秋膘,冬至吃饺子,防止冻掉耳朵。只要你想得到的日子,都可以用饺子庆祝。

鉴赏饺子我算行家里手了,各种形态各种原料各种做法。颜色上,黑的白的黄的绿的粉的,做法上,蒸的煮的煎的炸的。至于馅,不细说了罢,太多了!七彩的颜色取决于饺子皮的原料,姥姥包的黑色油亮亮的大蒸饺,皮是用土豆淀粉和少许面粉和的面,土豆粉需要先用滚水烫熟,再和面粉。塞上萝卜白菜粉条头做馅,蘸点酱油,咬上一口,面劲道弹牙,嚼着是QQ糖的口感,酱油的鲜咸微微发酸的面和馅料菜的清甜,融合的恰到好处。黄色饺子面的主料是细玉米面,面皮和出来是发干发柴的,包大饺子上火煎却是最合适,跟韭菜盒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不要说那绿色的和粉色的饺子,和面的时候加点菠菜汁或者火龙果汁,就能调出斑斓的颜色了。可我最爱的还是朴素的白色水饺。

最常见,最常吃的反而是最最割舍不得的,就像见过大风大浪后总会安于回归生活的平静。素色的白皮,稍微深点颜色的馅料就会影影绰绰的渗到外面来,有了些欲说还休的味道,功能上确是实用的,在同时包两种馅的时候,总是通过那一丝幽微的绿或黄,辨别是韭菜馅呢还是酸菜馅,方便大家各取所爱。

饺子的形状很有金银元宝的风骨,肚子圆滚,憨态可掬,寓意团圆又十分吉祥。说它是承载中华文化和风俗之最的食物,是当之无愧的。可是我喜欢它,却不是因为这些高大上的理由,只是纯粹的喜欢。而比起吃饺子,我更喜欢包饺子。自豪的说,从头到尾每个步骤我都会。拌馅,和面,擀皮,到包,到煮,每一道程序都烂熟于心手到擒来。过程中,我专注于眼前的一道道工序,一边想像着饺子入口,嘴里不自觉分泌着口水,获得了一种禅宗意味上的祥和平静的感觉。

饺子好不好吃,皮和馅是重要的两大因素。

皮儿又关联着和面和擀的水平。水要放的不多不少,揉面时间要不长不短,面才能不软不硬;剂子要切(或揪)得一般大小,包得饺子才齐整,不会有大有小;擀的皮儿要均匀,不薄不厚,煮才好熟又不漏,一切都得恰倒好处。

馅料更是饺子的灵魂,直接刺激味蕾的关键。选什么食材做馅,食材的比例,加什么调料,都关乎最终的味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一千个人拌的饺子馅便有一千种味道了。最暖心的,是妈妈拌得馅,我总会在无论何时只吃一口便尝得出来,那是伴我长大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最兴奋的,是除夕时的馅,为讨吉利个别饺子里会包糖果和硬币,谁吃到谁这年就甜甜蜜蜜或财源滚滚。我跟妹妹都希望能吃到,从细致观察到向神佛祷告,一切花招都用上了。吃到了便高兴得又叫又跳,忙张罗着打麻将要把别人的钱都赢了去。

说到包,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五六岁时,我对擀皮儿兴趣盎然,每次包饺子,刚张罗着摆好桌子,我就会在旁边蹦跳着高举着手领活儿,如果请了客人,再博得两句夸奖,那心里更是得意,神气的不行。那时我个子不高,双臂架着,用不上劲儿却还坚持,手心因为摩擦痒痒得很,也继续坚持,直到某次把自己右手腕上累出了一个鼓出来的筋包,方才作罢。对过去的印象最和乐的,便数全家围着桌子包饺子的场景了,一家人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唠着家常说着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而我对饺子最初的执念却并不源于此,饺子总是牵着我小时候最开心的记忆。

三四岁时,爸妈生意刚起步,没空照顾我。爷爷奶奶带着我和妹妹,海口坡博村某巷子口,爷爷奶奶推着小车在道口卖煎饺。我呢东跑西颠围着她们屁股后面转,累了就钻到小车下的格子里睡上一觉。那时条件好不好我是没多大感觉,日子倒是过得很快乐,每天在剁馅的声音中起床,朦胧间闻到饺子馅的香味儿。玩儿饿了就在小车的平底锅里叨出几个饺子,拎着一角咬上一口,汁水烫得嘴里呼哈呼哈倒着气儿,吃完了一嘴的油,手背一抹,是猪肉大葱馅的。

后来爸妈看我这么野着也不是办法,要给我送幼儿园去,小朋友很多,可是我都不喜欢。我就坐在幼儿园门口,眼巴巴的看着外面,来人便央求着把我放出去。跟他说:“我爷爷奶奶就在巷口卖饺子,求求你帮我叫他们过来带我回家!” 这么几天折腾下来,上幼儿园的计划便作罢了。

最终我也没上幼儿园,上了几个月的学前班,就直接上了一年级。一年级是在东北桦川舅爷舅奶家上的,舅爷是高中老师,妈妈寄希望于能把我带上学习的正途。因为年纪小不懂事儿,上课调皮捣蛋不得老师喜欢。又没有系统上过幼儿园,费了舅爷舅奶老大的劲儿来辅导我,光是拼音就不省心,死活记不住,于是,b成了肚子,d是屁股,p是脑门,q是后脑勺,总之无所不用其极。我记得那天是期终考试第二天,外面日头很好,积雪未化,无风,我们要返校取成绩和寒假作业。舅爷舅奶怕我有落差,安慰我,不考倒第一就行,可是我还是忐忑,比考试的时候还紧张。出门的时候,舅奶就在包饺子,她说,她在家等我的好消息。中午,我跟舅爷回来了,到了门口,饺子已经下锅,白色的元宝一个是一个,在涌着白浪的锅里翻着滚着,舅奶往锅里点了些水,回头迎上来,问我考第几。我高兴的说,第四。舅爷逗我,“是倒数的么?” 我摇头,“嗯~不!是正数第四名。”那天,吃的是猪肉酸菜馅饺子。

再后来,到外地上学,后来在外地上班。我总是远离家人,每每要一年半载才能回去一次。每次从家走的那一顿,都是饺子。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图的是吉利,可牵着的是离愁别绪。

饺子

贴心的我,包饺子的小技巧,欢迎大家取用。

1 如何和面不粘盆?

A:用不锈钢盆,和面前火上加热几分钟,或者面里加点盐(注意别咸了)。

2 脱水菜做馅料,馅太干怎么办?

A:比如酸菜,或者芹菜之类的,需要把蔬菜的水拧干或者过水后沥干。方法是:往馅里打水,少量加水一个方向搅拌,直到上劲儿。

3 煮饺子注意事项:

A:如果是冻饺子(包括速冻饺子),面皮干,需要冷水下锅,不然饺子会碎,注意别粘底。如果是现包的饺子,需要滚水下锅,小火,沸腾的部分点冷水,反复几次,一直保持将开不开的状态,饺子最容易熟。面皮通透,饺子上漂,就熟了,开捞吧。

小知识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源于百度百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