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种莲记事(3)荷叶
碗莲小苗种在塘泥中,开始只有三片小小的叶子,宛如三只翠绿的硬币漂浮在水面。我常常蹲在花盆边观察碗莲的生长,冷不丁从水里钻出的一片叶芽,会给我大大的惊喜。碗莲正在茁壮成长,你看,荷叶越来越多,叶片也越来越大,但是,从碗莲叶子总趴在水面这一点来看,这个时候碗莲还处在孩童阶段,它还要吸收更多的养分,集聚更多的能量,它的叶子才能像飞机加速离开跑道一样冲出水面。生命都有一个过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我默默地守候着碗莲的成长。
一天,透过清澈的池水,我看见从塘泥里钻出铅笔尖模样的嫩芽,好像木工师傅从底下锤出的钉子,第二天早上长长的笔尖露出了水面,粉粉嫩嫩,周围长着小刺,像古时士兵手中的武器,充满力量。傍晚我下班回来,看见从笔尖生出叶芽来,叶芽即是卷着的嫩叶,它原来被笔尖包裹着,现在叶芽独自指向天空,笔尖则留在叶芽旁边,它像火箭的整流罩,保护着叶芽冲出塘泥,并且把叶芽安全送出水面。叶芽离开水面,进入了青春期,噌噌噌,新叶高高地撑开了小伞,冰清玉洁,亭亭玉立,叶片比趴在水面的大了许多,直径有十几公分。
荷叶“碗莲长大了!”我自言自语道。也许我太高兴了,声音有点大,太太闻声走出阳台,问我这碗莲会不会开花?我说会的。其实我并不在意碗莲开不开花,就是不开花我也喜欢。翠绿高挑的荷叶,叶面光滑,均匀洁净,没有一点瑕疵,如清纯的阳光少年!看着荷叶我就感觉非常享受。然而更让我折服的是荷叶自我清洁的本领。你看,阳台的栏杆我几天没有擦拭,便落满了灰尘。荷叶从来不用我伺候,却总是一尘不染,怎能让我不喜欢?我惊叹造物主的科技水平:它在荷叶上设计了无数微米级乳突,每个乳突上又制作许多纳米级颗粒,荷叶拥有这种微米-纳米双重结构,使得它与尘埃和水分的接触面非常之小,当水珠落在荷叶上时,无处落脚,只好在荷叶上来回滚动,最终带着尘埃离开了荷叶,诗人是这么形容的:“湘妃雨后来看池,碧玉盘中弄水晶。”
碧玉盘中弄水晶荷叶自清洁的绝招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事实上,人们根据这个仿生学原理发明了不少产品,例如物理不粘锅、纳米涂料等等。但我觉得还是远远没有学到荷叶功力的几分之一。车等红绿灯时,我的视线落在引擎盖上,前几天才洗过的车,今天上面又是一层厚厚的灰尘,如果车身涂料能达到荷叶一样的效果该多好!车身没有灰尘,则不需要洗车,既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化学清洁剂的使用,对于保护环境非常有益。学习永无止境,科技之路没有尽头。
不仅荷叶的纳米结构让我赞叹,纤细的荷茎,支起大大的荷叶,也让我感到神奇。前几天台风天气,大风使劲地摇晃荷叶,荷叶这种头重脚轻的模样,竟然没有倒伏或者折断,稳稳地站在水里,甚至一片伸出栏杆外面的荷叶被大风撕成碎片,它的荷茎却没有丝毫损伤,依然直直地站立水中。荷茎是什么结构,这么耐得住摧残?我试图找寻个中缘由。我剪了一枝残叶荷茎,像折断莲藕一样断口也有细丝,藕断丝连。我发现原来荷茎不是实心的,断面可见六个小孔排成一圈,它好像是由六根管子扎在一起组成的复合管柱,管壁里还有许多丝线,如悬索桥的悬索一样,起着增加强度的作用,所以荷茎既轻便又坚韧。
荷茎荷茎还是莲藕的呼吸器官,有了它,深埋塘泥的莲藕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所以也要求荷茎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否则一旦它被折断,莲藕就无法呼吸,生命将受到威胁。荷茎以极高的科学智慧履行着它的职责,牢固地撑起荷叶,保障呼吸通道的安全。
与世隔绝、对外界一无所知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人类如此,莲藕也一样。虽然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塘泥里,但莲藕与世界零距离,因为荷叶是它了解世界的窗口。透过这扇窗,莲藕一样能感知日月星辰的转换,春夏秋冬的轮回。荷叶既满足了莲藕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莲藕精神需求,莲藕的生活是开心的,否则,它不会让我们看见美丽的出水芙蓉,更不会为我们生产美味的泥中玉的。
残叶漫漫溶化在水里荷叶是大自然的杰作,我每天贪婪地欣赏着它们。然而,生命总有生老病死,荷叶也不例外。当我仔细观察漂浮在水面的残叶时,又发现了荷叶不为人知的可爱,一片残叶正在自然腐烂,叶子的大部分已经溶化,留下的叶脉如水墨画一般,水依然是那么清澈,那么静谧,小鱼儿在荷茎间游来游去,没有一丝涟漪。荷叶“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走了”,这荷叶哪是在腐烂,分明是大师在艺术创作。干荷叶很有韧劲,人们喜欢用它包裹、烹饪食物,荷叶蒸鸡、荷叶粽子,我们都很熟悉,荷叶是很好的包装材料。一般来说,强度越高的材料往往越不容易降解,我没想到荷叶“铁骨柔情”,据我观察,只经过40天左右的时间,残叶完全消失在水里。昨天听广播里说,现在大家戴的口罩,如果掉到大海里,要400年才能降解。荷叶对大自然真是太友好了,这更增加了我对它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