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随笔雅韵诗词散文想法

文字自带阶层属性(钩玄杂篇)

2024-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城门市鱼

昔日汉高祖作“庙堂体”《大风歌》,果然气势非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样的诗句是佚名氏这样的作者能够写得出的么?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者倒是地地道道的“江湖体”作品。

一个皇帝和一个乞丐不足以谈人生,一如捡煤渣老太婆不能和石油大王同起并坐去高谈阔论什么股票期货之类。这里当然有双方认知差异的缘故,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块煤渣在老太婆眼中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比石油大王厚厚一叠的股票或债券来得更有价值。只因对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来说,没有谁能比他更能体会食物对于人的基本意义——饥饿!不错的,饥饿!然而对于石油大王而言,饥饿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在他的世界里,饥饿已经被他剿灭殆尽。但令人遗憾的是,捡煤渣的老太婆还有很多很多,在她们的世界里,果腹仍旧是“主旋律”,今天不去捡拾煤渣,明天的食物就没有着落,饥饿就会趁虚而入。

曾记得余光中先生写过一首有关《乡愁》的诗。和汉高祖的《大风歌》相比自然是难以同日而语的,然而帝王气概终究不知道一枚小小的邮票为何物。当然名噪一时如余先生者也很难和当时吟诵《大风歌》时的汉高祖共情同感。自然他们二位也很难深切体会到“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里老翁眼中的物非人非和其内心的凄怆辛酸。

以是,无论从《诗经》的咿呀吟哦,还是到汉乐府的被收编改进,即便如诸子百家以及《楚辞》、汉赋,以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文章等等,方块之内,一笔一划都自带所属时代阶层的属性和烙印。高蹈如青莲居士,赐金放还,可谓不事稼穑而吃喝不愁,终日里游山玩水,寻仙访道,悠哉悠哉。然而同时期里的少陵野老可就不同了。“朝回日日典春衣……酒债寻常行处有……”所谓同时不同命,文字见性情。但更多的是映射出的其所属的阶层或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总而言之,凡诉诸笔端,绘写丹青,甚至书法摄影。若本是农夫,则必有锄头、镰刀的影子;若属小资,则案头亦少不了一杯咖啡或一盏清茗的氤氲;若于一物一事为资深爱好者,则定是有闲有钱之属。即便如美食家们,欲尝遍天下滋味,还需“阿堵物”充足方好大快朵颐。而那些搬砖、打螺丝的似乎还没有这份闲情逸致。所谓上有“三十三层天”,下有“十八层地狱”,间以酸甜苦辣咸。至于各自被夹在哪一层,想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煌煌者《二十五史》,字里行间,森阶层层;时有风起,言既为心声,则无论天上、人间、地下,仁人君子、牛头马面也好,衣冠禽兽、城狐社鼠也罢,理当为其所属阶层而鸣,如是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