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 白鸟在啼血歌唱
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将会被带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不管是灵魂的还是视野或者格局。
“我上一次过生日是九十三岁,不年轻了,事实上,比九十岁还有老。年龄是相对的,如果你持续工作,汲取身边这个世界的美丽,你会发现年龄大不见得意味的衰老。至少,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不是这样,比起任何时候,我对许多事物的感受更加强烈,而且对我来说,生活越来越令人着迷。”
当我在《白鸟之歌》的首页读到这段文字时,灵魂就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荡感。
《白鸟之歌》是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作曲家卡萨尔斯的一个世纪的人生传记。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但这简单几句话仍可以看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就如他在音乐里的任何一次演奏,不拘一格,所以灵动,自由,奔放。
虽是第一人称,作者却是英国克劳弗坎贝儿文学奖学金的获得者艾伯特。据说他为了真实的还原卡萨尔斯的音乐生涯以及人生际遇,多年在加州伯克利的音乐图书馆查资料。并数次拜访卡萨尔斯的出生地,在他的家里,探寻他的灵魂音符。
命若琴弦,声如白鸟,卡萨尔斯又是如何一步步的弹奏他的生命之音呢?
十一岁启程去巴塞罗
四岁就开始谈钢琴,七岁就谱写了第一首关于耶稣诞生的曲子。卡萨尔斯自小就表现出了他非凡的音乐天分,但,这份音乐才华,却并未得到父亲的欣赏,他只希望卡萨尔斯能成为木匠,过平淡而踏实的一生。
他的母亲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他应该珍惜这份才华,她鼓励他尽一切可能去学习演奏。
这让十一岁的卡萨尔斯就明白一个道理,并且将这个道理贯穿了他的一生。
那就是“不要因为你刚好有才华而感到虚荣,那不归功于你,不是你的成就。重要的是你用你的才华做了什么。你必须珍惜这份礼物,不要贬低或浪费你的天赋,要努力,用不断努力来滋养它。”
十二岁那年,他在母亲的鼓励下,去了巴萨罗那音乐学校进行基础学习。
自此,开启了他坎坷的命运,也开启了他辉煌的音乐生涯。
打开生命历练的篇章
有时候想,不安于现状是不是最好的学习态度?
卡特尔斯在巴塞罗那时非常用功,学习和声,对位法和作曲,也学习大提琴和钢琴。
同时,每周都抽一个晚上在咖啡馆里演奏,假期就参加旅行演奏乐团。
直到十七岁那年,感觉已在巴塞罗那音乐学院学不到新的东西时,他决定去马德里音乐学院学习。随后,又辗转去了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并得到了皇室的资助。
当时陪伴他的还有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卡特尔斯不满意布鲁塞尔音乐学院的规定,决定离开西班牙,去巴黎学习。
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皇后的津贴。
在巴黎的他,过得非常辛苦,住在和狗窝差不多的房子里,靠母亲做零工赚取生活费,他和两个弟弟几乎都吃不饱,却还要没日没夜的演奏。
困苦的生活让他病倒了,他的母亲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头发换取车旅费,带着他和弟弟们只好重新返回巴塞罗那。
在巴塞罗那,他的艺术生涯又掀开了新的篇章。他成了音乐学院的讲师,并有了大把的时间练习,
他的技术越来越醇熟,他开始去全世界旅行,得到诸方肯定。
但是,一九一四年,战争爆发了,他过了一段仓皇的岁月。一战结束后,他返回巴塞罗那,但此时的巴塞罗那早已千疮百孔,不复当年的音乐氛围。
但音乐却是上天赋给卡特尔斯的使命。
他只好自己找乐师,动用自己多年的积蓄,成立自己的管弦乐团,因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带给人民应有的音乐。
他与自己的乐师辛苦的练习,演奏,甚至把自己累到病倒,他们的音乐给劳工们带去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享受,,也再次得到了皇室的认可。
巴塞罗那的上空也终于再次奏响了鼓舞人心的音乐篇章。
关心政治 为和平而演奏
我们永远不知道命运的音符会如何转换,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演奏它。
二战来临时,马德里,巴塞罗那,发生叛动,卡萨尔斯带领着他的乐团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却也从没如此认真的演奏。
如果说他们以前的演奏是为了艺术,为了音乐,那么此刻就是为和平而演奏,为自由和民主而演奏。
他们为剧院,医院,收容无家可归的儿童机构举办音乐会。
甚至有一次时,他们排练时,剧院的附近被投下炸弹,整栋建筑都在晃动,他们也仍面不改色的继续排练。
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演奏好这一刻。
但最终,卡特尔斯不得不接受爱护他的音乐学院的安排,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逃亡。
在逃亡生涯中,对他救赎的的仍是音乐,他开始谱写为后人封为神剧的《马槽》。
即使因为过度饥饿而困倦,他仍然趁精神最好的时候作曲好几个小时。
终于战争结束,命运再次迎来了曙光。法国政府他颁发了荣誉军团大军官的勋章,他的境遇的已好转。
可他的心却仍被难民纠结着,他希望能帮助同胞从纳粹集中营释放,能从德国的奴工营归来。
他为红十字会和孤儿院举办慈善演奏会,他给尼克松写信,为的只要一件事,那就是维持永远的世界和平。
读完这本《白鸟之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们常说命运是操纵在自己手中的。可是,在贫穷,在家变,在国难里,我们是否能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梦想呢?
这是一部人生传记,却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他是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赤诚,也是对生命的坚韧,更是一位经历两次战争的世纪老人对世人所提出的忠告,不负生活,不负所爱,不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