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这个老朋友,漫长又匆匆
一、时光感叹
一转眼春节的假期就结束了,现在已是十五元宵,相信大家都已回到工作岗位,开始全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人们都爱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这不,我又要开始感叹了。
这个春节回想起来真的好像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我似乎还真切地记得,开始放假的第一天,大年廿九,我在迎春花市转悠的那份让心跳稍稍加快的兴奋劲,还随手就买了梅花跟兰花。
怎么回过头来,我就又坐回到办公桌了呢?
恍若一梦。
你也有这样的感受吗?
或许有,或许没有。
我有这样的感受,估计就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因为我的这个春节其实稍微过得有点平淡,每天都是在考虑如何照顾那两个日渐淘气的双胞胎儿子,没什么亮点,感觉天天都一样的过。
人的脑袋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偷懒了,所以记忆就把春节假期有点无聊的七天压缩成一天,反正天天都一样嘛。
假如过着没有亮点、千篇一律的生活,想想确实是挺可怕的一件事。
让一生变得短暂的,往往是日常使你重复疲于奔命的琐碎;
让一生变得漫长的,可能是偶尔找到的能回味往昔的片刻。
正如席慕容所说:
“生命中有很多特定的刹那,都像一篇极短篇,没有起始,没有终结。
因此,那挑出来的一刹那就特别的清新而淡远,特别苦涩又甘香。”
为了不辜负我们的生命,我们真应该让生活能够产生更多值得“挑出来的一刹那”。
二、感受时间
第二个原因,估计是因为我又比以前老了。
人年纪越大越容易感叹时光飞逝,这不是因为心态变老的原因,这是有认知心理学的科学依据。
少年很少为时间的飞速流逝而伤感,最多在寒暑假的最后一天对着厚厚的假期作业懊恼头疼。
因为对于少年来说,时光是真的流逝得很慢很慢,那是人的一生中,觉得时间过得最漫长的日子。
打一个比方,少年们过的一年,感觉就好像成人过了几年,甚至十年那么漫长。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好理解。
人对时间流逝快慢的概念,也是参照自己过去所经历的生命长度来度量的。
假如孩子才五岁,那么一年的时间,就大约等于是他人生的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的人生有多漫长?你自己想想看。
所以,一般小孩过年会觉得特别兴奋,玩得特别熊特别疯。无他,因为他们等得实在太久了。
我们觉得一年很快过,又过年了,没多大意思。但孩子觉得,一年太长了,怎么还不过年了?感觉好像等了好几年时间似的,脖子都等长了。
相反,对于一个五十岁的人来说,一年就约莫只等于他人生的五十分之一。
五十分之一的人生有多长?似乎没什么感觉了吧?反正应该不会觉得很长。
那么现在可以理解,对老人来说,一年时间是不是真就像“一眨眼”的功夫?
我们都会怀念年少的时光,那时候真的是“从前慢”。
大家读木心老师的《从前慢》,总是津津乐道第三段那浪漫的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但其实木心老师这首诗的开篇是始于怀念少年时光那悠长的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少年时光真的很漫长,但只要记住了当时的诚恳,哪怕是一句话的光景,都可以漫长得像是永恒。
三、时间是个老朋友
时光流转,韶华易老,总让人深感无可奈何。
但仍值得我们微笑以待的,是时间对于每个人的公平。
这个公平就在于,不论我们感觉时光是悠长或是匆匆,时间总也像那条不离不弃的老狗,忠实地陪伴我们,直到生命的尽头。
不是吗?哪怕时间再短促再紧迫,只要我们用力一握,当下的时间,还是或多或少可以抓紧一点。
只要我们还打算活在当下。
当然,很多远见非凡的人,早已像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把时间当成朋友”,人生经营得风山水起。
那样开挂的人生,咱先另当别论。
纵然平凡如我,时光也恍如老朋友。
只是这个老朋友常常会让我们又爱又恨又揪心。
年少时,都似乎曾与时光两小无猜,天天腻在一起,甚至嫌弃时光太慢。
长大后,我们却觉得时光开始变得匆匆,我们都快跟不上时光的脚步了。
老朋友啊,能否等等我?
不禁想起朱自清先生那篇优美的《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的,人生如旅,光阴如梳,时光总是那样的匆匆。
然而,时光纵使匆匆,流年纵然易别,岁月也可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