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读书

那个时代

2021-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暖如阳

下午,读余秋雨老师的《借我一生》,里面讲到他在江苏吴江开垦农场的那段经历,让我想了许多。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岁月。派别林立,一派压过一派。一派权威生成,便嚣张跋扈,气焰高涨,后又被打压,制裁。

人们生活在那个时代,纵有万般才华,也抵不过潮流的碾压,只能为了活着,而求生存。

上山下乡,开垦农场,把沼泽荒野变成良田,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大学生的一条道路。

轰轰烈烈的启程,奔赴理想的王国,实现呼声震天的梦想。

然而,现实总是如此残酷。开辟新天地,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需要付出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他们用血肉模糊的肩膀和手上的老茧,把连绵的荒野,一片片的沼泽变成良田,并像老农一样,春耕秋收,日夜劳作。

他们读过的书,本就因各种运动而搁浅。到了农场,因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更是焚书坑儒,不让留下一本。

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着,比农民更像农民。但他们还有一个不如农民的地方,就是出身。

农民大多都是贫下中农,是根红苗正的无产阶级,生活的无忧无虑,当然除了生活的贫苦,精神上是放松的。

而这些大学生们,那个时代算是知识分子,大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上得起学,所以当运动来临时,这些学生命运也随之改变。

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知识分子,如果提起往事,一定会记忆犹新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