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悟道,懂得做人

意见和态度,达成正确的意识

2019-05-03  本文已影响1人  神才小乔

这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和文脉;揭示接下来说话内容的意图;重要的地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三重复;避免无端的语气;反对不等于否定人格;把否定当成对方的提问;不打断对方说话;不懂装懂不可取;全盘接受对方的意见,并不是尊重;不要跟随对方的脚步;问根据,说出来;不要假装自己什么都懂;要反对,就要提出替代方案。

关你屁事的意见你就别理了,这种意见夹带着误会、模糊、不了解、不清不楚等等因素。比如说:你应该早点结婚,好让你的父母安心。你应该忍耐,才能获得海阔天空。

如果你想要成为意见领袖,你背后必须要有一些支撑点。首先要有行动,坚持的行动,每天利用好你的碎片化时间,珍惜每一秒时间。

生活是一场修行,有很多事情值得深思和挖掘,言语的作用巨大,请小心使用它。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接受尺度都不一样,也并非每个人都心胸宽广,不要把自己的标准运用到每个人身上,提意见和给建议都请慎重。

在牢固的信念上还会生长出一些不断生生灭灭的意见、观念和思想。这种意见的变化有时不过是些表面现象,它们总是受到某些种族意识的影响。一切历史,无论是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文学的历史,似乎都证明了事情就是如此。

态度是你积极行动的有力工具,它自然地渗透于你的所作所为,是你生命中的无价之宝。幸运的是你不用花钱购买它,但必须去设法改善它。你要了解到什么是态度,态度的力量,以及态度如何反映出你自己。你会认识到,即便在最具挑战的时刻,你仍可凭借四件应做之事来保持积极的心态,扼住命运的咽喉。

能力高,态度差的员工,用好了也可以发挥作用,但同样也要付出代价,管理成本高,因此应慎重选择。相比第二种员工,反而在新员工招聘时,往往会被淘汰掉,原因是经理们认为与其招聘有风险的、不好合作的、可能有负作用的下属,不如保险起见,费功夫培训一个下属。

感谢命运让我更了解自己,走进潜意识的神秘世界,与自己相遇,真是很幸福,不再被不健康的潜意识误导。

我们可以很快改变我们意识层次的理性认知,但我们在潜意识层次被长期塑造的瞬时思维和应激行为模式,却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对方辩解反弹的话,你要提问、聆听。这一条要看你提意见是为啥了,要是为了攻击对方的话,正好啊,他怼过来,你怼回去。如果真是为提意见不是为怼人的话,就好好听着吧。

这世上有太多人要给意见,却又无法给予好的意见,他们自己本身即不了解状况,更不知头不知尾。 

经常性的总结输出,不管是你朋友圈的碎片化推送,还是写文章,或者通过课程方式来总结都好。但是最好是经常性的去总结和梳理。

态度决定行为,态度决定一切都是不对的,态度是态度,是我们表现出来标榜自己的,态度什么都觉得不了。

因此,也没有人能够依靠意识、依靠逻辑分析的效益最大化,来全然支配自己的行为。甚至,在更多的时候,潜意识帮我们悄悄做出了决定,例如恋人的相爱、减肥的艰难、工作的忘我、信仰的献身、抑郁的自杀等。因此,意识代表了我们思维的表层,偏重于个体力量,更渴求地位、金钱与喝彩;而潜意识则代表了我们思维的深层,更偏重于人际关系的力量,更渴求和谐与关爱。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潜意识的塑造,需要大量的环境和关系数据。换言之,如果我们要做出改变,重新塑造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安全型依恋关系,我们就需要安全型环境和关系的“大数据”。

工作中,确定方案与人沟通和交流是不可避免,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拿出大块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往往得到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柴静在她的《看见》说:“你认为媒体有偏见,是的,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最好的建设性意见就像GPS,在你走错路线了,会再次为你规划路线,并且不急不躁的不断的提醒你,前方50米掉头!

无意识起初是由哲学家提出来的,后来,它才逐渐吸引了心理学家尔后是神经生理学家的广泛兴趣。它并不是心理学所特有的概念,而是为哲学、精神病学、心理病理学、法学、文艺、历史学等学科所共有。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几乎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所谓‘意识’或许只是一种幻觉。或者说,意识所起到的作用只不过是在为潜意识的所作所为寻找解释而已。” 

就事论事,某时某刻的某件事情你觉得怎样可能更好,就对这件事情提出批评,不要把它提升到性格和人格方面去。

像水牛一样勤奋,比老板更积极主动,每天多做一点点,创新,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始终比他人领先一步。有些事不用老板交代,忠诚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严格保守公司秘密,不要把问题留给老板,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公司非常需要做的事。

当女孩看言情书、男孩看武打书的时候,书的内容与读者的记忆、经验、情绪的“反应机制”是相关联的,所以,书的内容一直在刺激记忆、经验、情绪不断做出反应,这样,“第一层意识”的“高压”就一直处在很高的位置。换种说法就是,意识处在兴奋的状态中。

生活不是一场理性思维持续激烈地对抗博弈的竞赛,而是一场灵魂之间永无休止地互相渗透的旅行,在这场旅行的过程中,潜意识是我们灵魂的核心:难以领会、无法理解,但却至高无上。

关键还是要克制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而是搞清楚自己影响到对方什么了。不自我辩护的理由是现在谈不上谁对谁错,用不着归责,要把焦点放在能说清的地方,就是对方感受到了什么。

下一步怎么做,要有跟进。一句话,看氛围,看感觉,感觉对了才有双方一起解决问题的事,才有跟进,如果感觉不对就先放着。

因此即使统计数据摆在面前,也只会让我们更愿意坚信自己的内部意见,因为我们不愿承认自己的愚蠢。

在自我意识形成之前,爱就开始了,而且最初的爱是对别人的爱。婴儿首先从他人的模式中辨认自我的模式,几年后才会逐渐在自己身上认出自已。

单身是一种态度,一种态度决定一种品位。也许你没有品位,但你最好学着有点品位。单身是一种态度,一种态度决定一种享受。享受并不可耻,正如单身并不可耻一样。单身是一种态度,一种态度决定一种高度;所以请努力改变一种态度,造就自己的品位。

因此,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忘掉我们的“傲慢”与“复杂”吧,多花时间陪他们做一些"幼稚的事",不是“刷手机"式地陪,而是人在心在参与式地陪,真正进入"孩子生活区":

昔日的信仰正在日甚一日地失去影响力,因此它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够形成当时的短暂意见。普遍信仰的衰落,为一大堆既无历史也无未来的偶然意见提供了场所。

或许,可以用行为习惯这个词来解释,但我们行为习惯的后面,是谁在控制?谁在主宰呢?毫无疑问,是我们的潜意识。

我们在赞成某个人的观点时,提到原因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有理有据”,来说明这个人的观点是有根据,不是随意堆砌的。同样的,要想说服别人,首先要让自己的观点有依据。

近代报业的发展,它们不断地把完全对立的意见带到群众面前。每一种个别的意见所产生的暗示作用,很快就会受到对立意见的暗示作用的破坏。结果是任何意见都难以普及,它们全都成了过眼烟云。

比如:使用急速的语气、较高的音调与同事沟通。同事会认为你生气了;与上司沟通,上司会认为你很急躁;与客户沟通,客户会认为你很不耐烦;面无表情,眼睑沉重,同事会认为你的心情不好;上司会认为你的工作态度不饱满;客户会认为你的服务不友好。

我们如果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脑力工作者,可以观察一下,有哪个在做深度思考的人,是有情绪反应的?真正在做深度思考的人,外表都是非常沉静的,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反应,厉害的人甚至是“木”的。

我们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有心理表征,比如社会问题(吸毒、通货膨胀),社会团队(传销组织、男子天团),信念(自由和民主)。

指未处于注意中心的心理活动。以极不明显的方式保存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只有当人面临的情境需要引起人的关注时,人才能间接地体验到。

重视反对意见,发现不同的意见,将不同意见转化成自己的想法。你看过《奇葩说》,会发现他们正方和反方的论点,都是从反驳对方的观点开始的,相互反驳中推敲自己的想法。

化态度为行动:1.专心应对压力;2.认清自己消极的想法;3.把你的感受告诉支持者;4.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只有拥有自己的想法并学会独立思考,才不会被淹没在人云亦云的舆论洪流中,才能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世界里站稳脚跟。

大家有没有发现,与“意识”和“超意识”的对话是促成真正的行动发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一个像是获取炸药本身(与意识对话),一个像是启动引爆装置(与超意识对话)!

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仅占1/7),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6/7)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