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故事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获取知识的正确姿势

2015-10-04  本文已影响4092人  猪倌

大部分人认为知识就如同电影一般,是一种可以付出很低的成本就可以观看的东西,如果不愿意付出票钱希望更节省一点,花点时间成本在网上也是可以找到资源的。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学习、获取知识也是这样的,买一本书,或者去网上找一个电子版,在知乎上做一次搜索。获得了视觉上的体验,引起了心灵上震撼,可以在众人面前夸赞它的轮廓便是习得了知识。

我们往往认为知识只要看到了就是自己的。如果真的是这样,很多人关注的二本学校和一本学校之间差异的问题就没有区别了,二本大学的环境有那么不堪吗,重点大学又是种什么体验? - 教育。因为学的知识都是可陈列的,而至于很多人说的环境,比如同学,知乎大神不知道比我们这些撸神高到哪里去了。与他们在知乎上的交往完全是可以弥补的。

那为什么还有大量的人关注那个天问呢?

----------------······································重点来了······································-----------

是因为我们都知道知识是一种私有财产,它是依托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知识是身体的知识。

我举一个钉钉子的例子:

在用锤子敲钉子的活动中,我们既意识到钉子,也意识到锤子和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但显然是以不同的方式。在此,我们注意的中心是钉子,而不是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因为我们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是为了使钉子被钉进去。假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握锤子,手指的感觉上,就几乎完成不了钉钉子这件小事。

但是如果我们要学会订钉子,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握锤子的手和手指在钉钉子的时候的感觉。这种感觉就依附在钉钉子者的身体上。

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这种最重要的感觉我们是很难描述的,也是钉钉子的人在知乎分享,写成指导性攻略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的,我们在知乎,电子书上所看到的往往是锤子的挥舞和钉子的变化,而握锤子的手却往往是缺席的。

那既然通过文字的形式无法把握知识的真正意义。那在有文字之前我们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是怎么一直得以积累和传承的呢?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

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

各行各业经验和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是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当前的培训班、岗前培训什么也是这种模式,师傅和徒弟结成亲密群体,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自己传情达意的象征体系,比如特殊语言,就是我们说的行话,更多的是心领神会的动作和表情。而握锤子的手在钉钉子的时候的肌肉变化就蕴藏在这些象征体系中。

这些独特象征体系的所有者就是知识的依附着。

而发展到后来各种媒介对知识的编码只是让我们发出对知识的惊叹,却几乎不会让我们习得其中的精妙微理。因为文字和其他形式像是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格子不同就会漏出去。

所以我们要获取知识,要做的是,找到那个知识依附的人,让他把他的那块肉(象征体系)拿出来让你摸摸,或者直接给你,那你手上留下的油和得到的那块肉才是你的,而如果你只是惊鸿一瞥那只是虚妄,只会惊呼自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这才招来了别人的装逼之嫌。

如何去找那些知识的依附者呢?不要妄图拿二等座的车票进入一等座的席位,出名要趁早可以有这样的心思,但是还是请埋头,这样有猪肉的人才有理由把你推荐给有牛肉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