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4
【原文】(10.10)
食不语,寝不言。
【通译】
吃饭时候不说话,睡觉时候不言语。
【学究】
古时有特别的吃饭礼仪,不得说话,默默把饭吃了,这是规矩。吃饭时说话,科学上讲容易呛鼻;交流上讲容易含糊不清;礼貌上讲容易出丑。所以吃饭时是不方便说话。佛教五观堂吃饭也是如此。至于是儒教改变了佛教的这种说法,还是佛教改变了儒教的这种说话。从这个方面来看,应该是现代佛教吸收了很多儒教的礼仪。
睡觉时不言语,这是一种自我静止的方式,睡觉前说话容易使大脑兴奋,导致失眠。也有说法睡觉前说话容易招惹鬼神,导致睡觉心神不济。说话需要注意场合和分寸,这也是一种非常的礼节要求。
【原文】(10.11)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通译】
虽然吃的只是粗茶淡饭,吃饭前也一定要取一些饭菜祭祖。
【学究】
吃饭前闭目感恩,感谢天地人间给了一份美食。要特别感谢祖先给了我们身体享受人间美味。佛教中每次斋饭前都有仪式分一点菜饭祭祀天地和神明。
我们现在还能做到这样吗?几乎没了这种礼仪,哪怕大人没吃,小孩不能先吃的这种规矩也丢得一干二净了。更不要说先祭祖了。
【原文】(10.12)
席不正 ,不坐。
【通译】
席子没有放好,就不落座。
【学究】
古时侯是没有椅子和桌子的。都是铺好席子,放上案几,才吃饭喝茶的。所以先要把席子放好,才可以落座,否则是不能坐的。
这些都是生活细节,都要时刻注意,唯有明白了这些生活礼节,才是真正懂礼数之人。
【原文】(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通译】
在乡下饮酒,只有等到老者出去后,才可以出去的。
【学究】
尊敬老人是另外一种礼节,我们很多人在家里敬重老人做得很好,可是一离开家里,到外面就忘了怎样尊重老人。孔子在这里明确说到,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里?对待老人就要尊重孝敬,尤其喝酒的场合,老者未坐不能坐,老者未走不能走。时刻注意这样的行为才是一种大众的礼仪。
【原文】(10.14)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通译】
乡里人行驱赶鬼神的礼节时,总是穿着朝服立在东边的台阶上。
【学究】
乡里习俗很多,各种礼节都有,驱鬼迎神是经常做的活动,孔子说到要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也就是说敬鬼神而远之的说法。每一种活动都有礼仪,这是周礼的集大成者。孔子传播礼仪,在各种环节都有特别的提醒和流程。可见华夏文明的起源之早和应用之广是随处可见。
【原文】(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通译】
孔子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总是再拜而送别。
【学究】
孔子说到问候他人要有礼节。获得回应就要继续感恩给予信息的人和对朋友的再次问候和回向。
举手投足之间就是一种礼节,孔子在生活的日常中处处提醒礼仪的重要性。让社会大众明白礼仪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要以礼仪为上,才是文明的社会。
论语.乡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