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你没弄懂的几个问题
今天给大四的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和答疑,后来琢磨这些问题似乎很普遍,简单的整理出来几个,希望对你有一些益处。
工作之前-你现在还没有规划怎么办
首先,我要告诉你别着急:慢慢来比较快。几乎只有10%的大学生有相对明确的规划,你只是那90%中的一个。
其实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者往后的职业生涯,最根本的原因是对社会和职业没有基本的认知,也就是不了解社会、行业、岗位。试想脑子里都没有东西,能想出来什么?最高效和直接的方法就是走出学校去试一试,兼职、实习、做项目等都能够让我们更清楚的认知这个社会,当我们经历了几次工作之后才会有对比,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形成自己的判断:我喜欢什么、我对什么有一些兴趣、我似乎能做好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做不好什么等等,然后我们再去规划自己的成长和职业生涯,就会更加的清晰和理性。
还有有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出去实习,因为学校安排的实习基本都是在大四,所以索性觉得大四才是应该出去实习的时候,但是90%的毕业生都会说“如果我早点出去实习就好了”,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有一些晚了。
建议:走出校园、开始实习、越早越好(倘若你想成为那10%,你应该要有危机感了)
工作之前-你仍然不明白去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实习、就业有什么差别
我出生于重庆,在济南一所二本院校毕业,毕业的时候济南虽然是省会,但在就业方面还比不上青岛(这几年好太多),毕业之后去了一个上市公司做管培生,地点在无锡,这几年大大小小经历了四五座城市,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大部分都来自于南京、上海,不是985就是211,然后我发现他们跟自己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当年我们班考上北大清华的去了北京好像跟我差别也不大,有的似乎还没有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好。
毕业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不会去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上个月我又去了趟北京,这次去北京发现工作的时候跟我在烟台一点区别都没有,我甚至想我现在也愿意有机会在北京放个办事处或者工作,所以一线城市也没有那么恐怖。我大部分时间在烟台,我经常想往一线城市跑,自己的感觉是:
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一些
一线城市的信息更替会更快一些
一线城市的待遇普遍更高一些(但是花的也多)
但是无论在哪里,对你的薪酬、晋升、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你的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我有几个朋友毕业选择留在二线三线城市原因是:
离家里更近
再也吃不到正宗的重庆火锅了(这应该是个吃货)
反正去了北京以后还是得换工作回家,如果一直在一个公司发展会不会反而更好
感觉北上广永远买不起房子
地方创业比北京政策更好(补贴、办公室、税费)
当然,还有一些人可能就是随大流想想这个问题,觉得问这么个问题自己的特别有战略高度,一线城市的offer一个都没拿到,最后只能是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
建议:以工作为导向,可以先有意向城市的offer,再判断和决定去哪,更何况一份工作真的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
工作之前-实习的时候你应该学习或者了解什么
之前面试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我都会问他的实习过程和收获,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我只负责一点简单的工作不了解特别多、我只实习了一个月就走了、我没有想这个问题、这不是我的事。我脑子里就在不停的转“那你来了我这是不是也这样啊”,所以这样的实习生我基本都是pass掉的。还有学生问我“兼职算不算实习”,这样的学生也压根不是来我这找实习工作的,自然也pass掉。实习实际上属于从学生到职场转变的一个初级的阶段,所以理论上应该要尽可能把自己当成正式的职员,也只有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实习,HR从你的实习经历基本也能判断出你工作时候的状态。总结一下最基本实习需要了解的东西:
公司的主营业务及优劣势
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常识
公司的组织架构及关系
实习岗位需要具备的岗位技能
如何完成所在岗位工作
在公司和岗位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如何对上对下、跨部门合作和沟通
建议:用正式员工的心态要求自己
工作之后-你如何去融入老同事
有个大四的学生问:我怎么样才能融入到老同事。
我本人就是一个比较特立独行的人,记得刚入职的时候总是觉得跟公司的同事不知道如何交流,怕说错话,也怕别人不待见我,再加上我也不太愿意刻意去迎合别人,所以身边的朋友一直就不多,但虽说不多,却又那么两三个关系特别好的,能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闹一起倾诉,个人觉得就足够了。后来自己出来创业很多项目都是之前公司的同事帮忙介绍的,因为他们觉得我做事相对比较踏实,所以我就在想其实有的人和事我们也根本没有必要刻意去做些什么,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了,就跟上学的时候一样,聊不来我就不跟你玩,聊得来上厕所都要一起去,这样的自己也是最开心的自然的。
之前我的一个总监说他刚入职的时候经常请同事吃饭,做上主管之后办了好几张信用卡,业绩好了就带兄弟们吃喝玩乐,后来三年就成了总监。我不是鼓励奢靡放纵,我想说的是你要学会吃亏和对真诚的对别人好,我们受到的大部分的教育都是“不要让自己吃亏”,但心灵鸡汤告诉我们总要有一个人先吃亏、先付出,你要懂得先往你们的情感账户里存钱,如果不明白建议看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有时候我们往往把未知的东西想得太复杂了,也可能我们看电视剧太多,里面演的都是职场各种斗争,我也有遇到人品不咋地的,但我更愿意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没有那么坏,身边也确实好人更多,有时候仅仅因为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会有很多的不解和误会,但你现在想想高中时候那个你特别讨厌的同学,毕业晚会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和好了,同学会的时候还觉得特别亲切?我却有几个建议: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本职工作以后能做多做事就多做事
不要站队,不要站队,不要站队(你敢相信我就不知不觉干过这样的事么)
真诚、真诚、真诚
不要有心理负担,世界上好人更多
情商高一点即:既能考虑自己的感受,也能考虑别人的情感因素
工作之后-该不该频繁跳槽
我有个好朋友毕业6年换了三家上市公司,没有什么标准去评价平均两年换一家公司是好还是坏,我想谈谈她跳槽的原因,第一次跳槽是感觉在A公司的策划岗位不是营销部中很核心的岗位,当然还有一点点怀才不遇的感觉,但是根本原因是岗位定位的问题,所以去了B公司(B公司的策划岗是核心岗位),B公司两年之后晋升了两级,我们经常聊天就再说她什么时候能再晋升,客观的说她要在B公司再晋升基本不太可能,碰巧因为创业的原因我经常跟她说C公司的文化等等多好,她觉得我说的某些新鲜的东西是B公司没有的,后来因为这两个原因去了现在的C公司,她现在生活得特好。
我之前带了好多应届毕业生,说我身边两个反面的吧,一个跳槽去别的公司因为底薪基本翻倍,去了之后公司对他的期望特别高,最后好几个事情没干好,现在都成了公司的边缘人物;另一个跳槽的原因是因为跟公司的同事相处得不是很融洽,结果去了新的公司还是不融洽,接连换了两个公司;还有从我们公司离职,出去半年,然后又回来。这样的故事你可能听太多了,我却还是要说他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问题我想反过来说,就是不应该仅仅因为什么原因跳槽:薪酬低、工作不顺心、工作难度太大、觉得工作没有挑战等。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干不好手里的事情而已,当然也确实存在怀才遇的情况,但多半都是自己的问题。
分享快结束的时候有个学生说“骁哥,一般人做事情都会有目的和利益,我怎么感觉你那么无私”,我感动得快哭出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孔圣人也不例外,我们都在努力的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努力的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业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太多的问题,有的也让我措手不及或者感觉无能为力,但我又觉得自己拥有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幸福,我在从事我喜欢的、热爱的事业:帮助大学生成长、从而成就这个公司和自己。这不是无私,这是懂得了只有先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仅此而已。
愿人人都能有这般想法:先付出、再索取。
如果你也是大学生,如果你也有关于大学没弄明白的问题,欢迎私信或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