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做减法,你会吗?
本文1970字,阅读需5分钟。
这本书叫《教育的减法》。
减法?教育做减法?读到这本书的题目我有些疑惑。在一线工作三十多年,看到这个说法令人难以置信。
教育能做减法吗?又如何做呢?在哪些方面能做减法呢?一连串的问号在脑海中盘旋。我想写书的人是不是天方夜谭,有些不切实际吧。
买来书一看,原来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又一本书。
01
写作背景和目的
读了《序言》,才了解到朱永新教授写这本书的背景和目的。朱永新教授说,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一位作家朋友就建议他去接当年的新父母教育,为天下父母写一本书,缓解他们的焦虑,在需求端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过上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双减旗帜鲜明的写到文件的标题中。朱永新教授说,这本书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教育的减法,与双减并不完全对应,但是双减的确是写作本书的大背景,也是一个催生婆。
朱永新教授把自己对减法教育的思考写出来,分享出来,与天下父母乃至教育职业共同体成员分享、讨论、理解减法教育的意义,缓解教育焦虑,也能够让大家在更高的立场上理解双减,理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02
主要内容
本书是研讨“双减”背景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为何减、怎么减的系列思考,共分为三辑十一章。
第一辑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与父母谈减法教育,减法教育的前提是幸福生活,要把教育的减法与生命的意义结合起来思考。
第二辑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减法教育的落地,谈学制的减法、内容的减法、文凭的减法、观念的减法。
第三辑主要是从主体论的角度,谈父母的减法、学校的减法、社会的减法。
03
两点思考
第一点:做减法,家长能减吗
做减法,要与孩子生命成长的幸福相连。
参加了新教育实验的新网师学习,我知道新教育特别注重教师的“生命成长”。
在第1章和第2章,朱永新教授跟父母讨论为什么要谈论减法教育,减法教育的前提是什么?
是幸福生活,要把教育的减法与生命的意义结合起来思考。
朱永新老师说,人的生命可以分成长度、宽度、高度。长度是自然生命,使身体的健康与安全,宽度是社会生命,是受人欢迎的程度,高度是精神生命,是信仰和价值观。
教育是每个人的生命而存在的。命都没了,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孩子是受教育者,是成长中的人,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是一位做减法的高手。他曾经写过“把自己降为零”的诗句,他节衣缩食数十年,离世的时候,身边只有一副圆框眼镜、一个铁饭碗、一双人字拖等总共不到10件物品。
英国学者曾经评论说:“甘地的人生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对精要事务的专注能力和对非精要事务的决绝摒弃是他成功的关键。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人类的最高目标。”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新教育的理念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核心就是“幸福”这两个字。如果今天的教育生活不幸福,未来的日常生活如何幸福?
可是,今天的孩子们幸福吗?
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在沙坪坝的重点中学门前看到那一拨一拨的少年,背着书包,步履匆忙,原本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脸庞已经变得两眼无神,老气横秋的样子令人心疼。
青春的生命应似火,却那样死气沉沉。如何焕发出青春的生命力量?让孩子们生活更幸福?
我们的家长,可以为孩子们减什么?你的孩子报一个补习班,我要我的孩子报两个补习班,他要他的孩子报三个补习班。这样的“卷”,“卷”的是孩子的兴趣,“卷”的是家庭的人力、物力、财力。
孩子们能停下来吗?关键在于家长能不能停下来?
第二点:做减法,学校能减吗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这样的功能定位,学校的减法究竟应该怎样做呢?
一是整合课程。学校,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中枢,学校对于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学校双减,要求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和培训方面所花费的精力和费用减少,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够放开天性,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动手和实践能力的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尽可能整合现有课程,通过pbl问题导向学习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跨学科学习,只有学得主动生动,学习才能真实发生,才能有真正的成效。
二是为教师减负。现在学校的课后托管主要是以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与活动为主,教师的工作时间长了,休息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占用了教师阅读、思考、备课的成长时间,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如何提高教师的日常工作效率?
三是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只有通过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新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育资源的扩展等手段来不断提升校内教育的质量。
如何提高备课质量?
如何设计和布置作业?
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习收获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