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

2019-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布鲁克林的群鸦

“你能看见岸上的人们,但是太远了,你看不见他们在干嘛。他们可能在喊救命之类的,或者可能在埋葬某个人之类的”

在化为废墟的乐园面前,如果有什么话语特别令人震撼的话,那一定是习以为常的话语;如果有什么能唤醒这失去的美的话,那一定是一首挽歌。电影《天堂之日》是一首用平淡得近乎听天由命的旋律哼唱的挽歌。

电影的叙事在秋日的得克萨斯麦田里展开。湛蓝清澈的天空,金黄的麦浪和麦田里劳作的人们构成了这部电影绝大多数镜头的底色。在影片的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欢笑,玩耍,歌唱,舞蹈,但凄婉的音轨将所有的情绪都过滤得一干二净,将我们带入一个迷路的孩子对天堂的回忆。《天堂之日》的情节是由片中小女孩琳达的叙述勾勒出来的。她用一种波澜不惊但令人信服的语调讲述着她和哥哥以及哥哥的女朋友如何从芝加哥逃离到得克萨斯的农场上工作,又如何在农场上得到了一段天堂般的时光以及最后在一系列矛盾的爆发下他们如何失去这一切。电影并不致力于让观众将自己的情绪代入片中的各个人物里,而是将观众置于一种真正的第三者视角,或者说小女孩琳达的视角。这部电影所唤起的是那种来自于这个小女孩的感受,听她缓缓讲述她得到了天堂,然后又失去了一切,但她忍住眼泪告诉你,这没什么。

影片中的所有人物都是不系之舟,在命运的洪流里身不由己。所谓的天堂其实是命运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电影的视角在时间线的另一端,它引领着我们细细回忆着曾经拥有过的一切。“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那些明亮的色彩和模糊的欢笑都在加强着悲剧的分量。而这悲剧里充斥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们无法为其找到一个清晰的源头,一切都是合理的,但一切又都是错的。命运的可笑之处往往在于她喜欢将许多美好的事情放到一起拼接成一地鸡毛。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人们欢快地又蹦又跳,而道路尽头的人冷漠地看着,轻声哼唱着一首挽歌。在一连串的悲剧落幕以后,留在人们脸上的往往不是泉涌般的热泪,而是麻木和茫然。

但《天堂之日》的魅力不仅在于唤起人们对于“失乐园”的感同身受,更在于它将“失去”描写的很美,就好像苍老干瘪布满皱纹的手指轻轻拂过照片上青春洋溢的面庞。哀婉的乐声飘荡在油画般的背景里,平淡的叙述悄悄提醒着,这里的一切不过是一声叹息,这叹息有时候令人不得不怀疑生活。我们失去了乐园,或许永远都不会再得到它,但这种“失去”本身作为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相信继续前行的意义。

影片的结尾,女孩琳达和她的朋友从寄宿学校逃离来到铁路边上,漫长的铁道向着无尽的远方绵延,她一无所有,但她还是笑着。在命运的曲曲折折的河道里,没有人知道顺着这铁道往前走,或许攀上一列火车向远方呼啸而去,在绕过了一个接一个的弯道之后会不会又有金黄的麦浪和高远的天空在那儿静静地等待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