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被“不争”给骗了
在象牙塔里老看这样的文章,你要淡然、要不争、要处变不惊,刚毕业的两年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后来发现,傻子才这样。
所谓“不争”,对于初出茅庐、处于上升期的你,并不见得是多好的事。排除真正的大隐隐于市,多数人的淡然,恰是怯懦不敢争、或是不自信的表现。
要不争,得先拿出“能争”的资本。
(一)固守城池是个错
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听起来不错的外企,师傅N比我大一岁,是个活力四射的小胖子。N看起来很和善,但又锋芒毕露。23岁的他已属于小组的核心成员,同时兼任大部门经理的助理,小组、部门活动,公司年会他都是策划者之一,还算得上楼里的名人。
N很主动,善于“秀”。公司里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活动或培训,比如桌球比赛,XX业务培训(挨不着边),太极拳训练等等,但凡有活动,N很少说不。小组业务也是一样,遇到客户各种刁难,每当我被问得哑口无言时,N总会接过电话,理直气壮的回击,尽管他的回答也不一定都对。很长一段时间,我最害怕的便是N休假。
在小组里,我和N像是两个极端。他闪耀,我内向;他不拘小节,在报表计算时隔三差五出点错,我有强迫症,明明知道已核对数遍,也会揪着再看一遍。N属于激进派,他的思维千奇百怪,总想着找出新东西,简化老黄牛式的工作程序。我属于守成派,目标简单:千万别出错。
我一度觉得,只要我认真工作、规矩不犯错,安稳走下去,虽达不到N的高度,但结果应该也还能接受。
当然,N也有烦恼,他曾告诉我,他被部门里的人编排。画面也还好笑,一个年轻、其貌不扬、还常常蹦跶的胖子,难道不该老实躲在角落画圈圈么?可尽管如此,N还是保持着他的“厚脸皮”,依旧理直气壮的面对多难搞的客户,依旧孜孜不倦地抓住各种机会。
次年4月调薪,无功无过的我没得到任何改变,躲在公司外面大哭了一场。而N,升任另一个小组的组长
说实话,对于“基层小民”而言,外企还算一个相对平等的平台,毕竟制度标准很明确。但在这所谓平等的地方,“秀自己”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你并非能力足够优秀,又不常露面,很容易成为被遗忘的对象。
(二)“不争”?活该你吃亏
第二份工作,已经回到家乡的小城市,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专业。单位不好不坏,经营性质占一半,对钱格外看重,偶尔“锱铢必较”。但我觉得无所谓,毕竟靠业务本事吃饭,我又不贪“拔尖”,能奈我何?
“不争”的坏处一路上隐隐约约能感受,但还能接受,我只图个内心舒坦。
某月,因公去外地出差一周。每日累死累活、辗转奔波,清晨顶着大黑眼圈接收第一缕阳光时,都快被自己感动哭了。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单位给拉来第一批手提电脑,我们部门分到三台,我和另外两名“元老”有份。努力工作有回报嘛,挺好。
然而,高兴不过半天,便接到同事报讯:有人去老总那里申诉,说是自己工作室需要电脑,老总掐指一算,这儿不是还有台电脑尚未认主嘛,就这么轻易的划拨过去了。
委屈吧?肺都快气炸了。我在这里为单位卖命,后方无人帮守。凭什么累死累活都是我,一有好处被牺牲的还是我?
打电话质问领导,领导陪着一通抱怨之后,开始安抚:我也没办法啊,你再坚持坚持,下批电脑第一个考虑你。(这是最常见的谎言,直到我离职,电脑也遥遥无期。)
心里有气说不出,争到一半突然觉得没意思:算了,我又不是没这电脑不能活,何必争到最后,变成自己都厌弃的嘴脸。
于是,不争。
电脑风波似乎轻易过去了,只有同事在我耳边的叨念声讨还在,领导的歉意维持了三天,月底发工资,此次出差拿出了不少东西,但最终的绩效和平时差不多:稳稳的,不拔尖。
领导图个“平衡”,你的“不争”成为他维系平衡的利器——活该你吃亏。
(三)争吧!抓住各种可能
我一度不喜欢这种人:听到一个消息便刨根问底。——这消息和你有半毛钱关系!到现在我也深信我这辈子都成不了这类人。
然而,之前的“不喜”,是我短视了。
我的同事Q,便是这样一个人。我和好友私底下评价:他太可怕了,我们随口说一个消息,他都会专程打电话来询问你细枝末节,实在让人招架不住。
Q这样的人,像电子扫描仪一样不放过任何可能。可我的“不喜”也来的莫名其妙——他的询问并没伤害到我。或许,是来自内心隐约的嫉妒?
单位有报名党校研究生的通知,不少人看了,但报名的寥寥无几。于我,觉得人微言轻吧,眼前学这个又没什么用,还是算了。可Q不一样,热情的报了名;市里举行XX比赛,我有点心动,可是点开报名的表格,内心又有这样那样的推诿:算了,争什么争。而Q并不擅长这个,他报名了……
身边的机会,不多也不少,但都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一个又一个不争,到最后,什么也争取不了。便是如今的Q与我,优秀与平凡的对比。
争,不是一味计较,而是抓住你该有的可能,断绝你的固步自封。
不争,不过是一碗阿Q式的心灵鸡汤,给你一退再退的借口,最后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