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很长,多做些没用的事情吧
去图书馆借书,拿了五本想看的书却只能带走三本,纠结了半天选择了一本王小波的作品,一本卢思浩的《离开前请叫醒我》。其实之前没想要借卢大的书,只是恰好在王小波的那本书旁边,看到时不禁心头一喜,最早知道卢思浩是在高三吧,那时一个在复旦的学姐很喜欢他,后来也跟着去看卢思浩的作品,我记得大二时送给喜欢的一个女孩子的一本书就是卢大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后来的某一天,她发给我一张照片,照片中书架上躺着的是我送给她的那本书,哑然失笑… 忽然想起已经很久没有关注卢思浩了,只是依稀知道他又出了一本新书,就跑到机子上去搜索书的名字,《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检索显示一本外借,一本在馆。因为之前找王小波的作品时找的图书馆的志愿者帮忙,此时没好意思再去麻烦人家,就自己通过序列号去一排排的找,找了好久才找到书的序列号I217.60.609所在的位置,却空空如也。不死心的我又去旁边坐着的读者区逛了一圈想看看是谁拿走了它,未果。后来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若真看到有人在读那本书,自己难不成还要从人家手里抢走吗? 内心回答我:"说不定可以认识一位有同样志趣的小姐姐呢" "也可能是位抠脚大叔吧……"
其实关于看书这件事,人们总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2016年我在空间建了一个相册,取名《八百》,义为八百本书,本想取为"八百本书,一千首诗",还能押韵些,又想到自己对诗一窍不通,也不可能去完成一千首诗的背诵,只好作罢。那时我想把看过的书拍下来上传到相册,结果那一年我上传了九张图片,可能看过些书只是忘了上传,也可能根本就没看,我更倾向于前者,以至于今天我才发现2017年一张也没有上传,可能真的只是忘了……2018年从5月份开始,到现在一共上传了23张照片,我本以为自己看过了很多,却发现即使算上遗漏拍照的书也绝不会超过30本,书的类型都惊人的相似,矫情致死的类型。因为挑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有些怪癖,喜欢把第一看到的书名当成衡量的标准,书名感觉入眼,才会打开它看一下大概内容,否则连打开的兴致都没有,否定了小说,抛弃了名著,只剩着不入流的故事,却成了自己的津津有味。
看过了那么多别人的故事到现在却一个也记不起来,就像压根没有看过。我记得有一次小花嘲讽我说:你呀,去图书馆看几本没用的鸡汤,又或者是什么大哲理,不现实的东西,有什么用。觉得她说的有些道理,又觉得没有道理,可能我做了些无用功,只是当时脑海里过了一遍故事的情景,回头就忘了个干净,就像现在我什么都没有记住一样。可觉得自己好似又做了些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不都是一边在做着自己感觉没用的事情,否定自己,一边又继续前行吗。余生很长,做些没用的事情又有什么关系呢?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段话:这辈子我们做过的大部分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忘记,不管是我们的努力还是堕落,不管是我们的欢乐还是忧愁。但是我相信,那些被忘记的绝对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炮灰,因为他们早就组成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就和其他没有被忘记的一起,组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即使现在我们可能因为忘记了他们而意识不到他们的作用。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说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我想,等《八百》上传了如名字一样多的照片时,我会明白它的意义。
余生很长,多做些没用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