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考,设计人生想法社会热点

被“支付宝”文案扎心了,然后呢,所以呢?

2017-09-29  本文已影响3344人  远近先生

1

就在昨天,朋友圈里被一篇支付宝的海报文案推送刷屏,文章号称支付宝联合多家基金推出了全新海报。

图片太多,摘录一下文案:

你每天都很困,只因为你被生活所困。

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

全世界都在催你早点,却没人在意你还没吃“早点”。

世界那么大,你真的能随便去看看吗?

对所有大牌下的每个系列化妆品都如数家珍,但你绝不会透露自己用的只是赠品小样。

在家心疼电费,在公司心疼房租。

小时候总骗爸妈自己没钱了,现在总骗爸妈“没事~我还有钱”。

懂得父母催你存钱的好意,但更懂得自己光是活下来,就已用尽全力。

经济独立了,才敢做真实的自己,否则只好一直做别人喜欢的自己。

只有在请假扣工资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工资高。

你所谓的工作稳定,只不过一直在工作,并没有让你自由。

一年有26个节日,你都不会去过,但你不会错过节日里的每一分钱红包。

总能半夜狠心删空购物车,你知道这种“理性”一文不值。

在适婚的年纪,竟然庆幸自己朋友少,因为根本不用担心会收到“红色炸弹”。

忘了毕业多少年,每逢同学会,你都只能搭同学的顺风车。

没有逃离北上广,并不是凑够了首付,而是每天的外卖可以一起凑满减。

所有的文案,最终引出一个核心传播点——

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就问你虐不虐?扎心不扎心?出奇制胜的文案,不再是虚情假意的关怀,而是揭露出生活真相,让你看到自己活得到底有多丧。

然后朋友圈就被刷屏,所有人都在说老铁扎心,好虐,好丧,被刺激地好痛快。

没过多久,支付宝官方就开始辟谣,啪啪打脸。

后来,蚂蚁财富官微发声明说这些海报是自己联合多家基金发布,与支付宝无关并致歉。

原来只是一组山寨的海报,并非官方出品,但也丝毫不影响扎心的程度,毕竟让人丧得心安理得。

让万年低调的支付宝官宣亲自回应和辟谣,这还是第一次,就可想而知这组海报的传播力度之广,几乎人尽皆知。

2

而就在大家都在转发说扎心的时候,我的转发却显得不合时宜——

身为广告狗,我不觉得这文案有多优秀啊,它只是刺中了很多人,但没有提供出口,等于是个半成品。

在豆瓣上,也有人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支付宝这一组文案,只会让人心间陡生反感,丝毫起不到扎心的作用。想要引起人的共鸣,不是戳穿大多数人的寻常,而是站在他们这一边。

真的很服气了,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没有一个公司也没有一个政客敢拿穷人调侃开涮,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最大企业明目张胆的讽刺挖苦穷人。

我们先来谈谈广告专业领域,我之所以说文案不合格,是没有提供出口,而在朋友圈回复中就有人问我,出口难道不是让大家触发去买他们推广的理财产品吗?

实则不然。

广告文案中的出口,是情感导向,并非产品导向,产品只是出口手段,而出口可以理解为产品的收益方向和结果。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一款汽车的广告文案,是“心至诚,行至远。”分析一下:这个出口就是诚和远,简单意思就是开着这辆车,可以去到很远的地方,在文案中就有情感结果。

但如果文案改成,心也禁锢,行也艰难。不用我多说,你都觉得特别怪异,会产生反感,甚至会对产品产生副作用。

所以,广告文案的出口,应该是正确和积极的导向,并且以情感作为依托,让消费者从正面理解和接纳产品,并通过简单的文字就能够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情感共鸣。

很显然,这些理财产品文案,只起到了扎心,并非同理心,这不是共鸣,而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调侃,也难怪会受到诸多的争议。

最终的宣传效果是这样的,大家纷纷转发到朋友圈,说文案扎心,但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点开购买理财。

甚至我一个朋友还在笑言:这里的文案针对的都是一些没钱的人,但没钱的人拿啥理财?

可以说是很现实了。

3

说完专业领域,我们再来谈谈这种文案所隐藏的含义。

昨天我写了文章《穷是原罪?那是你没穷过》,阅读量创最近新低,大家对这类文章的接受度和传播性不高,反而更愿意去看扎心的。

比如之前有一篇热文,题目是《月薪两千的年轻人你已经没救了》(大意),光看题目就知道在说什么,文章用大量篇幅在谈如果你满足于几千块的月薪,那么你就是不自知的沦丧。

前面都在批判,到了最后话锋一转,上升到鸡汤角度,年轻人奋斗的理由千千万,只要你别后悔。

我一脸问号,哈?说好的沦丧呢?说好的世界不公平呢?说好的年轻人穷就是得过且过呢?

这类型的文章很多见,先是批判打压,之后自我打脸,来几句不痛不痒的鸡汤升华,就会形成非常强的传播力,也就是爆文套路。

我昨天在一篇文章下看到有读者就这篇文章提出质疑:我作为老师,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没有对不起学生,没有对不起学校和社会,结果社会告诉我,因为我月薪两千,我就没救了?凭什么?

对啊,凭什么?

但你别指望写这类文章的作者会解答你为什么,因为他们所做的,只是在文章营销里,专门找到对应的人,直截了当的戳破。

而那些大呼这些文章过瘾扎心的读者,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其实没有,他们只是觉得好痛快。

戳中他们的是文字,但戳痛他们的,却是生活。

谈到这里,我们再来反观这类扎心文章文案,他们所在谈论的到底是什么,是真的如豆瓣中所谈的对穷人蔑视?是对金钱的崇拜?是对自我的调侃?

我觉得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讽刺穷人,他们只是拿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丧情绪,进行挑拨和集中引爆。

说白了,这些引起扎心的文案,都只是在谈论情绪。

而这种情绪,看似非常巧合的,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所以只要一看到就会说,这就是我啊!我就是这么想的啊!这就是妥妥我的日常啊!不管了!转发!点赞!

那我写的穷不是原罪,为什么就不能是爆文呢?因为我写的不是情绪,不是爆款套路,不是你每天所想的认知,甚至不够吸睛,不能产生更多的传播力,也是显而易见。

但问题来了,你转发的那些扎心文案,真的就是你每天所想吗?真的就是你的真实生活?

不一定。

4

可以确定的是,这类型的文章或文案能够引起广泛传播,一定有它的道理。

在如此高压力的今天,所有的年轻人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每个人都面临着责任,都总是在做着选择。

要生活还是要梦想,要爱情还是要面包,要苟且还是要远方,一直都是热门的话题。

想要成功,想要变得优秀,想要成为独特的自己,是所有年轻人的共同理想,而社会上对成功的普遍认知,就构成了每一个焦虑慌张的你。

没有房子,车子,票子,妹子,没有特殊的才能,没有出众的才华,承担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生活成本,还要面对父母和众人的期盼目光,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无力感。

而就在这种无能为力的面前,我们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就是自黑,调侃,看似不屑。

看到年轻人没救的文章,哈哈大笑对啊我就是没救了,看到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哈哈大笑我也差不多,看到没人原谅你的穷,哈哈大笑我穷故我在。

然后点击右上角,转发朋友圈,说一句好虐好扎心,完成。然后所有人都会看到你好幽默,你真善于自黑,你真是个有趣的人。

但你却恰恰忽略了一点,这种“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的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原谅穷,意味着穷是错,年纪越大,意味着机会越少,穷就是错的,需要被原谅的因果逻辑本身就是错的,是不地道的。

而这种观点,实则在很多人的心里早已扎下根,他们认为这是对的。说得严重点,这和背后说一个人丑和矮一样,都是人身攻击。

他们在谈的穷富,其实是社会资本,把社会资本分配形容成一个人的错与对,本身就带着穷富的极端划分和偏面理解,更是对富人的盲目崇拜和对穷人的诋毁。

虽然,我穷我有理这样的观点不对,但就像轮不到旁人来指责我美丑一样,任何人都不能拿着所谓的鸡汤和成功学,来说我现在的穷是错的,说穷人都是没救的。

很简单的道理,我说我丑我矮我穷,是自嘲,但一家公司一篇文章来批判我丑我矮我穷,那就是攻击和绑架。

不要沉迷于所谓的丧文化,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当你被外界干扰,觉得自己的穷成为了可以被随意调侃的事情,那么渐渐的整个社会的意识就会真的变成“我穷我有理”。

我们要警惕很多文章的精神鸦片,那会让你麻痹,社会中的很多人都默默无闻,他们期待可以有主角光环,期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好过一点点。

我担忧的是,当你不再相信所谓的正能量,也不愿意为自我而改变的时候,那才是这个社会最后的悲哀,一味拿着此刻自我的现状进行调侃,并不再尝试为此而改变,最终就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我非常赞赏支付宝在声明中的那段话,放在最后,和你共勉——

人生不是一段文案,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应该被认真对待。

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