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不打游戏不刷剧不逃课,可我没活成牛逼的样子
开学就大四了的我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慌,已经过去的三年给我感觉仿佛只是转了个圈,除了年级一级一级从大一跨到大四外,我好像很难想起已经过去的三年大学生活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三年来坚持不逃课,听课还算认真,拿过几次奖学金,英语四六级也没拖后腿,都是考一次就压线飘过,看起来大学并没有过分颓废,可是我却感觉这样的“获得”让我很空虚。
拿到奖学金固然可喜,可是奖学金能代表什么呢?你会说得到奖学金就意味着能获得一笔不少的收入,可是钱很快就会花完,钱花完之后呢?
当然它也许能证明我某个学期的知识掌握的比至少比同级80%的同学都要好,可是现在让我去回忆我之前都学到了什么,我大脑只有一片空白。
功利性的学习,应付过考试之后,剩下全都还给了老师。我只是在某一时间学到了有形的知识,但却没有学会把它转换成内在的技能,所以当时间流逝,那有形的知识也便慢慢从脑子里消失于无形了。就像我虽然一次通过了四六级,可是现在连一个最简单的定语从句都写不出来。
除了课上不逃课,我课下也从不跟随流行去刷各种热播电视剧。当《太阳的后裔》、《武媚娘传奇》、《楚乔传》、《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播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不论同学如何安利,我都坚决不会跟风围观,一是觉得现在很多明星的演技让人出戏,二是刷剧实在太浪费时间。
老实说大学在校三年我从头到尾追过的剧只有两部,一是《人民的名义》二是《欢乐颂2》。
有些时候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会觉得跟我有聊天有“代沟”,因为很多她喜欢的热剧和我根本找不到共同语言。
那我不刷剧省下的时间都去干嘛了,读书?一开始我也是抱着别人刷剧我读书的心态去的,我设想利用别人刷剧的时间去读《庄子》读《史记》读《红楼梦》读《百年孤独》读《挪威的森林》等等各种古今中外的书籍,可事实是上边提到的书我一本都没读完过。
我买了许多经典书籍的电子书,但没几本是从头到尾看完的。因为我读了没几分钟就去翻微信,要不就刷微博,某位博主的段子好笑我能从他第一条微博翻到最后一条。
别人日更两集的剧追完,我的段子也刷的差不多了。因此我的节省时间其实更像是一种自我麻醉和欺骗,我不舍得拿出完整大块的时间来追剧,可是也在细碎零小的空隙里把时间全部消耗殆尽了。
所以大学三年不刷剧并不值得骄傲,这不过是我做出的一种众人皆醉而我“装醒”的假相罢了。
上大学之前我的目标是学得一技之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上完大学之后我发现我还是那个碌碌无为平庸又平凡的自己。
我没有改变自己的内向羞涩,仍旧耻于在众人面前讲话。我没有学会大学里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遇事依然感性大于理性。我没有将我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透彻,你一个不起眼的问题就可能就把我问的目瞪口呆。
大学几年我不逃课不刷剧不玩游戏,可我没有活成牛逼的样子。因为我没有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勇气。书没读过几本就急于求成,写作没有阅读量就自怨自艾,投稿被拒绝了就怒气连天,做事三分钟热度遇到挫折就想放弃。
几个月前有一个公众号推出了一个“学渣奖学金”项目,奖金8000,和国家奖学金一样多,他们的要求只有两个:一是绩点必须低于3.5,二是有一件自己一直坚持做的有意义的事。
这个项目真的很有趣,一是它的新颖又奇特的参赛规则,但更有意思的是这个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这样一种不同的声音:“学渣”并不渣,一个有自己目标和理想并且愿意为了理想去坚持和奋斗的人,比那些整天浑浑噩噩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的人要英雄的多。
大学里真正的牛逼不是拿过几次奖学金,是否和辅导员混的火热,有没有当上学生会主席。真正的牛逼是有没有在大学里找到自己。如果没有找到,那么奖学金花完、知识忘却、主席换届后你是否还能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