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8- “四定”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整理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90308
主讲老师:程立勋
整理人:落木萧
校对人:米兰
编辑人:毛豆妈妈
课程内容:
从长远目标来说,我们希望状态是怎样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个父母都希望有朝一日孩子能够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自己整理自己的生活,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自己去照顾自己的学习和未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样一来,我们家长才可能去追求我们自己的生活。
我真的见过很多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甚至幼儿园前就全身心地的扑在孩子身上,从幼儿园前、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乃至以后,整个时间都被孩子占用了,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状态对吗?
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我们怎么办呢?我的建议就是,从2~3岁这时候开始,就一定要开始训练孩子的生活习惯了,两三岁之间孩子的整理习惯,是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第一场较量。
整理自己,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整理他自己周围的环境,让他自己好好放好玩具,这场较量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场较量当中,如果父母获胜了,孩子最终,遵照父母的意见,形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整理习惯,自己穿衣,自己整理玩具,那么在将来他会有概念,那就是原来这些事情都是我自己的,需要我自己去完成,一旦有这个观念在往后四五岁,他就会形成生活自理习惯,生活当中拓展出去,除了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穿衣之外,要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小书包,整理自己的衣物等等等等,这些也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有这习惯之后再远一点,六到七岁,就有自我管理雏形,六到七岁开始读小学了,要讲自我管理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学习计划管理,这个时候才能意识到,一切从小我都知道,这些都是我的自己的事情,要为我自己负责,这个从小就知道了,这个起点在两三岁整理习惯。
但如果2~3岁期间这个整理习惯不好,父母在这阶段为孩子把一切做好了,我为他穿衣服,为他整理玩具,那么孩子会有很深的误会,他会觉得,有人为我整理好一切,这才是理所当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们为我穿衣服是理所当然的,你们6个人,包括阿姨保姆等等等等,你们帮我整理好玩具,我只负责玩,我不负责收,这是很合理的,一旦有这个观念之后,到四五岁,孩子就会觉得,四五岁的时候我何必要自理呢?我何必要自己整理自己房间?我为什么自己去整理自己衣物?我为什么要自己去管理好自己,没有必要,反正一切都会有人帮我处理的。再大点六七岁,六七岁我为什么要自己来规划学习任务呢?反正要干什么你们告诉我,一切都是你们帮我准备好的,我没有任何责任,这就很糟对吧?这样一来父母得管多久啊?两三岁管,四五岁管,六七岁管,往后得管他前半辈子,至少大学以前你都得管。
既然我所说的2~3岁培养孩子整理习惯,两部分,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已穿衣,这个整理习惯这么重要,我们怎么去培养呢?这节课我就是要讲这个主题,“四定”四个确定,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和整理。四定,也就是时间确定,要求确定,态度确定和奖惩确定,我们一般可以用这四个确定来帮助孩子,尤其两三岁孩子,帮助他,塑造好良好整理习惯,有这样良好的整理习惯,在未来,我们做父母的才足够轻松,我们才能够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对应的孩子的人格才可能是健康的。
关于孩子整理习惯,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玩具,那么大家认为两三岁左右的孩子,他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
比如,你们家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是不是自己穿衣服?哪怕没有完全穿好,至少他自己努力穿个一两件;你们家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玩玩具时候地上是干干净净的,还是一片狼藉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容易低估孩子,比如程老师就低估孩子,我们家孩子大概三岁不到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我是认为他很傻很白痴,他应该不会穿衣服,他应该不会穿鞋子,他应该不会整理玩具,我就是这么看不起他,但是事实让我很惊讶。
当他两岁多三岁不到的时候,我有一天早上,我想帮他穿衣服,但正好有人给我打电话,去接电话了,然后就开玩笑,跟小朋友说,你穿得好,在爸爸回来之前,你能把这条薄的裤子穿好,爸爸给你许诺带你去玩,给你买什么东西吃,这时候我以为他不会的,但你猜猜看我回来之后状态怎么样呢?我很惊奇,当我接完电话从别的房间回来,到他房间看的时候,他已经把裤子穿好了,尽管那条裤子很薄,但是是她自己穿的呀,没有人帮他,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孩子的确已经具备这种能力了,只是很多时候我可能倾向于低估了他,并且你想,对孩子来说,孩子得多坏呀,每个孩子都很坏的,只要他觉得你们能够帮他做,他会装傻,他们有时候会装何必我要那么会呢?反正有人伺候大爷我,那你们来伺候吧,我不动,这就是状态,所以,他的坏,和我们的低估,容易让我们错失整理习惯塑造的关键时期,2~3岁左右,那时候他是有他的能力的,只是他装着不去做,懒,坏,而我们又低估他。
整理玩具也一样,你们家孩子,玩具是否固定摆放场合和堆放地点,是否固定的玩具空间,不一定是一个房间,也许是旁边几个箱子或几个玩具柜或者几个橱子或者几个摆架等等,孩子可以把玩具放上去堆进去,有个固定的玩具空间,也不用太大,可能只是能够让他坐着,在桌边或在地上安安静静地玩而已,这个空间你观察过吗?孩子玩完之后是你收的?还是他收的?是干干净净的?还是一片狼藉的?
你以为孩子是否有能力在两三岁的时候来收拾玩具呢?其实是有的。同样是两岁多的时候,家里宝宝跑过来告诉我说,爸爸我们出去踢球,爸爸拿着球,爸爸球,他想出去玩球,我怎么办呢?我就跟他说,你的玩具好像在地上很脏,你把玩具都扔到箱子里去,然后我们再出去,然后我自己走过去,把一个玩具扔到箱子里去了,我想有意试试,看他是否能够看懂我的动作,理解我的意思,你猜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我弄完之后他也照着做了,照着做就放进去了,地上弄的挺干净的,至于一些特别小的东西还放不干净是另一回事情,至少他力所能及的一些大的玩具,他都放进去了,孩子的确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从生活表现当中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既然孩子在两三岁左右,已经获得了整理的能力,整理自己的衣服,自己穿好,整理自己玩具,全部理干净,那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不把这样的能力让它长久地表现出来。
偶尔一次叫惊喜,但如果我能够从此开始坚持让孩子每天自己穿至少一件衣服,每天自己至少把大的玩具都清理好,长期坚持,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这叫什么呢?这就是习惯,这就是整理习惯.
所以习惯就是这样,当能力具备的时候,慢慢坚持下来,然后一点点积累起来,时间一长就叫做习惯。就像刚才所说的,当孩子有这个习惯,等他再大点四岁五岁六岁了,家长就解放出来了。
怎么解放呢?你们现在还在每天早上为孩子穿衣服吗?每天早上,也许父母要准备早餐,起得有点晚,自己还要急急忙忙梳洗,这时候你如果能够不帮她穿衣服,她自己穿好,你该有多欣慰啊!
每天晚上他准备睡觉去了,面对他非常乱的玩具房或者玩具空间,如果孩子会整理的话,两三岁有这习惯,会整理的话,到五六岁,你晚上不用管他一片狼藉的玩具房,因为根本不存在,他都整理好了,这时候你想睡觉就睡觉,想干点别的就干点别的,多开心?难道你真的喜欢,每天晚上看他乱糟糟的一堆玩具,他睡着了,你还一个个帮他收吗?
所以,两三岁,他一旦有这个能力,让他坚持下来,一个习惯很快就养成了,之后我至少早晚就各有一段省下的时间,能够让我舒服一点,开心一点,压力小一点,是吧?
当然,许多父母倒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为孩子去建立整理的习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但是可能做法上有些缺点、不足,常见错误有哪些呢?
照程老师的说法,有时候可能你怎么做都是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可以说,你心急让孩子快点,是错的;你不急让孩子慢点,可能也是错的;家长亲自来肯定是错的;你让孩子来,有时候也会是错的,你飘忽不定,有时候坚持,有时候放弃了,这是错的;但如果你非常坚定,今天一定要如何如何,这也许有可能也是错的,为什么有这么多错呢?我一个个和你讲。
先讲快和慢,什么叫快?比如,生活中有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穿衣服了,你已经两岁了,已经快三岁了,马上要读幼儿园了,你自己试试穿衣服,你自己穿;或者看到孩子满地都是玩具,对他说,你赶紧给我收拾干净,再不收拾干净我就揍你了,这时候都表现出父母比较快或比较着急的性格特点,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个问题是,有可能在这样的语气当中,这样的快速的要求当中,我们给了孩子很多的压力,我并不喜欢和父母讲什么理智脑情感脑这些东西,我们就做一个很简单的比方,你可以把孩子当成什么呢?你可以把孩子当成台电脑,他属于一台什么笔记本呢?它属于一台配置很低的笔记本,我们成年人,大脑可能比他更好一点,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台配置比较高的笔记本,你要知道,配置低的笔记本有时候很慢,比如你买台联想的,打开一个文件好慢好慢,有时候一慢,你手就容易多点几下,但其实你发现越点越慢,越做无益操作,整个开的速度越慢,所以后来我就放弃了,怎么放弃呢?点完之后,我知道要5分钟之后,才会把这个文件打开,我去泡杯咖啡泡壶茶,等我真等了5分钟之后,这台配置很低的电脑,自己慢慢把那个文件就打开了,所以用观察到配置低的电脑的这个特点,我不停不停追加操作、追加命令的话它可能会死机,我只能顺着它的脾气,慢慢慢慢来。孩子是台低配电脑,不是高配置电脑,尤其两三岁时候,孩子大脑还没发育好,给孩子布置太多任务,同时又加上很多催促,你一定要穿好,你赶紧收拾干净,你如何如何,这时候孩子压力山大,当孩子压力山大,一方面有任务,一方面家长又催促的时候,你猜孩子会怎么样?孩子有时候会像低配电脑一样直接死机,怎么死机呢?小眼睛看看你,或者待在原地,或者看看要穿的衣服,看看要整理玩具,无所适从,这已经快死机了,着急的家长一看到这种状态,以为孩子没有听清楚自己的命令,没有听清楚自己的要求,你猜猜看你会干什么呢?你会更加愤怒,觉得孩子是不是傻了?他怎么总做不到呢?这时候你会更加频繁地去催促他,语气中显得更加着急,你不断追加操作,这时候孩子会越来越让你失望,当然孩子不会真的死机,他表现出来的状态,到最后他可能会哭出来,一哭,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话,赶紧就跑过来了对吧?这样一来,训练计划就失败了,所以我说太快是错的。
那么我如果把节奏慢下来怎么样?比如就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告诉你说,没事孩子还小,不着急,以后大了就会了,收拾玩具,没事,妈妈在这等你,你可以慢慢收拾,直到收拾好为止怎么样?这样慢的节奏可以吗?
首先确定一点,可能像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样,说孩子还小不着急,这可能不正确,因为刚才我们说过了,在两三岁这个很关键时期,第一次较量当中,我们习惯没有建立好的话,那孩子自然而然会认为这些事情都不该是他做的,那以后训练起来更难。而妈妈对孩子说,宝宝不着急慢一点,你可以慢慢收拾,妈妈等着你,这个为什么也是错的呢?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发现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两三岁左右孩子,其实很多时候都非常容易分心,尤其如果孩子经常看平板电脑或者一些视频的话,他分心的状态,或分心的时间,更加容易出现,他并不专注,所以如果你对孩子说慢慢收拾,慢慢收拾,你经常会观察到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收拾到一半,又去玩别的玩具了,这辆小车好像很不错,在玩两下吧,那个大大吊车很好,再去动两下,他会收拾着收拾着,渐渐忘记自己该做什么,然后去收拾卡车,收拾吊车,妈妈原本可能心情挺好的,挺有耐性的,当她发现孩子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你可以提醒一次,宝宝快回来收拾吧,还没收拾好,提醒两次,宝宝回来收拾吧,提醒三次,宝宝快回来收拾,提醒四次,你再不收拾......这就很糟糕。所以当你不给孩子做任何的限制,放任他去慢慢收慢慢收,最后结果往往是孩子会偏离最早目标,而频繁偏离最早目标,家长说了之后又没有效果,那您一定会愤怒的,要换成我,我也愤怒了。
第一,太快和太慢都是错的
太快的话,我们可能给了孩子——这台低配电脑实在太大的压力,压力大之后他可能会死机,表现为发呆或者是情绪崩溃,哭,如果和老人住在一起的话,由此招来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干涉;太慢的话,孩子可能会中途迷失掉目标,因为他的注意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没有经历过很好的训练,他可能会做着做着就去玩别的了,所以,也不能给他无限的耐心。所以快和慢也许都是一个错误的做法。
第二,家长来和孩子来这也是错的
什么叫家长来?比如家长让孩子去收拾玩具穿衣服,你穿衣服,给你半小时时间,我半个小时回来一看,他还是没有穿好衣服,在那慢慢吞吞的,甚至已经在床上玩起来了,就是不穿,让他收拾玩具,半小时回来一看孩子还是在那玩,甚至玩具有越堆越多的迹象,这时候家长愤怒了,算了算了,你什么都做不好,我来吧。大家很明确地知道,这种状态肯定是错的,但很遗憾,我确信很多家长都这样做过。为什么明知是错的,我们依然会这样做呢?很简单,你时间不够呀,或者之后有什么安排,或者等会让他出去,让他见客人,或者要带她去早教班等等,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他去折腾,所以哪怕我们知道,“你慢吞吞的还不如我来”这种说法是错的,但是我们依然会这样做。那更现实的问题是,很多家长早上要去上班,早上上班时候眼看要迟到了,你还慢吞吞的,算了算了我来吧。所以这个错,错得很无奈。
而让孩子来,让孩子来,你对他说,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做好,半小时做不好,再给你半小时,再给你半小时还做不好,再来半小时,总之,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做好,这种做法家长可能会觉得,这应该不算错吧,我很坚定,但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孩子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缺乏指导,缺乏指导,意思是你让孩子来,家长是要做些示范的,尤其在孩子刚刚开始的时候,刚刚开始去训练他某种习惯,去训练他整理习惯之后,我要做好示范,是的,的确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我要做好示范工作,以及我得呆在旁边,及时去回答他的一些疑问,在他不会的时候,及时把我的援手伸出来,这时候孩子会觉得更加温暖,如果我就直接把孩子扔在那的话,孩子其实很多时候挺茫然的,挺无助的,还有我们刚才说过的他的注意力会分散的。家长来和孩子来,这两种做法都错的。家长来这个错误说过,犯的很无奈,很多时候是我们家长没有时间没有经历,没有大把时间去照顾好孩子,孩子来这个错误在于,在培养孩子整理习惯的时候或者推广开来说,在培养孩子任何习惯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她足够的指导和在旁边提醒,为什么这么累呢?没办法呀,谁让我们以后想想放松点呢,我现在累个一天两天,了不起累个一星期两星期,回报给我的是,等孩子四五六岁的时候,孩子很多事情都能够自己做,那时候能够为我省下大把投资,想想这个投资还挺划算的,现在投入两周时间,每天也许半小时,了不起不超过40分钟,那给我回报是,等到他四五六岁的时候,我可能每天能够额外收获几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父母自己的时间。
第三,飘忽不定和错误坚定
什么叫飘忽不定的?比如,我给孩子的规则并非是统一的,今天你自己负责,自己负责整理衣服,穿衣服,自己负责整理玩具,明天还是我来。一般什么情况下的家长会出现飘忽不定的状态呢?比如家长自己也很迷茫,自己都没有想好该如何去教育孩子,给孩子训练出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家长都没确定什么规则应该得到坚持,这时候会出现飘忽不定状态。
所以如果你想去训练的话,请务必明确下来,告诉自己。
1.我现在很明确,我就想训练我们家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玩具可能等到下半年再说,这没问题,但你要坚定,不可以出现飘忽不定,当然如果你是飘忽不定的话,能不能培养孩子的习惯?能的,您可能培养孩子的不是他整理的习惯而是他察言观色的习惯,什么叫察言观色的习惯呢?也就是孩子会发现一个问题,他突然之间发现,好像决定我每天需不需要整理自己玩具,需不需要自己穿衣服脱衣服的依据是什么呢?不是父母给我定下的规则和任务,而是什么?而是爸爸妈妈的心情,所以下次你再下命令的时候,孩子首先不是想执行或者不执行,而是先抬头悄悄看看今天妈妈心情怎么样?爸爸感觉怎么样?如果今天爸爸妈妈心情好,那我今天就可以不整理,我可以交给爸爸妈妈去做。所以,飘忽不定,不能养成整理习惯,而会养成孩子察言观色的习惯。
2.错误坚定
坚定本身对形成习惯来说没有太大问题,如果你告诉孩子,你如果不自己整理好玩具,今天就别想出去玩了,今天就别想出去吃饭了,今天就别想和爸爸妈妈一块做阅读了,等等,这个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原本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规范、规则的一种方式,但我们排斥错误坚定,什么叫错误坚定?因为每个孩子都特别特殊,我在坚定之前,我务必要确认,我对孩子的要求是否是合理的,比如一般让孩子穿衣这种训练,可以在三四月份,春暖花开,天气暖和的时候,这个时候天气逐渐暖和了,我们可以渐渐让孩子少穿点衣服,衣服穿的少,穿的薄,他穿起来方便,当然夏天更好,而冬天孩子穿的衣服都往往挺厚的,那个时候你要培养他自己穿衣,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凭白加大难度,正确坚定,就是我看看孩子,他到了什么阶段,现在天气怎么样,看看这个要求是否是孩子能力能达到的,而错误坚定,是不管孩子实际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就要求孩子这么做,那这是错误坚定。由飘忽不定和错误坚定这对错误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如果我要去训练孩子整理习惯,推广开来说,我想训练孩子所有的生活习惯,未来学习习惯的时候,第一个,家长得明确一个基本目标,不要犯飘忽不定的错误,第二个,我得具体去考察我的孩子究竟有什么能力,他是否真的能够做的。记住,是考察自己孩子到什么能力,而不是去听别人家孩子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
知道了父母常见的错误操作之后,我们怎么样的操作能培养孩子的穿衣、整理习惯,我们讲,就是“四定”--时间确定,要求确定,态度确定和奖惩确定。
第一,时间确定
何为时间时间确定,当我真的想要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自己穿衣,自己整理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挑一个“黄道吉日”,所谓“黄道吉日”,你想训练孩子的各种习惯,包括整理习惯,总得有时间吧,很形象的,早上我想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这时候您至少得保证,自己有充沛时间,不至于急急忙忙赶去上班,包括我如果想训练孩子自己整理自己房间的玩具,那这时候隔代虎跳出来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告诉我说,孩子还小,这时候我至少得保证我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我的爸爸妈妈,比如说把他们送出去旅游一下,或者我自己有一大段的休息时间,能够稳定地代替我的父母,孩子的爸爸妈妈来和孩子相处,这时候我才敢说我可以开始训练,否则就是个悲剧,你想,早上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决定开始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好,明天早上开始,不行,明天我八点半起床,九点要出去上班,然后孩子在那耍赖,就是不肯穿,我看时间越看越来不及,最后留狠话,好了,这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孩子就会有感受到,爸爸妈妈叫我穿衣服这件事情,我只要拖着不穿,到最后他肯定会帮我穿的,这个习惯可能就训练反了。包括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出来干涉的时候,他们跳出来告诉我说,不行,孩子还小,让我们帮到底吧,孩子还小,不需要自己整理,我们帮他来做,这时候我生气了,不行,就要他自己整理,那外公外婆对我说好吧,好吧,你说了算,我们走了,告辞,拜拜,这时候你怎么办?所以务必得挑个“黄道吉日”,你可以执行,包括你的时间足够宽裕,包括如果你和父母一起住,有隔代教养问题的话,我至少能够有一段挺长的时间,一周两周左右,我能够亲身去陪伴孩子,亲身去向他去巩固一些规则的时候,这时候叫做黄道吉日,一定要把时间选好,没有时间什么都不要谈。
当然了,顺便插一句,如果真有父母问我说,我们就是和父母一块住,白天要父母照顾,早上就是没有时间来训练我们家孩子,那这时候我真的就没有办法帮他来训练整理习惯吗?其实倒也不那么绝对,看父母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实在不行的话,晚上就让孩子睡在自己房间,未必是同一张床,可以在旁边搭张小床,晚上父母陪伴着孩子睡,让老人家早点去休息,但我们只训练他晚上自己脱衣服的习惯,很简单,晚上让她自己把外衣脱掉,然后自己穿上睡衣,这时候把门关起来,老人家休息去了,这段时间是我自己的,也不太容易和老人有冲突。
整理也一样,孩子把衣服脱掉,换成睡衣的时候,他有脱下来的衣服,我不能够让他去整理玩具,老人会站出来干涉,这时候,我至少可以训练他,自己去整理自己的衣服,这也可以,但这对父母有要求的,你得投入点时间,你放到晚上整理,晚上做也行,但最根本的是你一定要找出时间来。
当我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有时间投入在孩子身上,去训练他整理习惯之后,要确定一个执行时间。什么叫确认执行时间呢?也就是孩子做完这套动作应该在多长时间以内,我们之前说过,不能太急,但同时也不能无限放任他,所以要确认执行时间,比如穿衣服脱衣服,把衣服整理好,把玩具整理好,这些动作总计加起来15分钟,10分钟,还是20分钟,怎么确认呢?恐怕我不能告诉你,你们家孩子需要多久,你要自己去观察,现有的极限水平是多久?你对他的一次要求的时候,他花了多长时间。比如第一次他很挣扎,我花了半小时才让他自己脱了衣服,穿上睡衣,或者整理好玩具,整理好衣服了,那就从半小时开始,我要求你下次至少半小时内要完成,然后慢慢缩时间,25分钟,20分钟,15分钟,时间是可以慢慢缩的,只是我确认一下多长时间应该完成这套动作。
完成动作,工具选用是番茄钟或者沙漏,时间管理方面,番茄钟可能用得比较多,其实我相对来说推荐沙漏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两三岁孩子严格来说他的时间概念还不强,沙漏好的一点,是它很形象,也就是它能够很形象地把时间流逝多少,展现在孩子面前,让他看到,而番茄钟在这方面,可能稍微抽象一点,沙漏可能也有它麻烦的地方,麻烦在哪呢?因为对于孩子的时间来说,有很多种,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等等等等,对孩子的时间设置其实很灵活,我并没有找到一种可调时间的沙漏,往往都定时的,所以沙漏的缺点就是,你为了训练孩子的话,可能不止要买一个沙漏,而要买很多种,我见过最夸张的,买过十几个的也有。沙漏,优点是形象,缺点是你要买很多。但无论番茄钟还是沙漏,对孩子确认执行时间,都是很有帮助的,其实也需要这样的工具。
第二,要求确定
我们帮孩子培养整理习惯的时候,至少我们自己内心要知道,我究竟想把这个习惯培养到什么程度,比如同样一个穿衣的要求,我要求孩子从内衣开始,到他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全部要自己穿好。 你也可以要求孩子穿好一件两件衣服就行了,外衣、袜子、裤子可以我帮他穿,也有要求说把袜子穿好就行了,其他我可以代劳等等,整理也一样,我究竟想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子。我仅仅要求他把玩具全扔到箩筐里去,这就算整理好了,但也有家长要求是,孩子从小的整理习惯,要么不培养,要培养就是所有的玩具分门别类,车归车,卡片归卡片,别的玩具归别的玩具,什么都要按照一定规律,分门别类存放在架子上,或全放在指定的箱子里,才算整理完成,这也可以,那么你想想你究竟对孩子的整理要求是什么?很多家长会觉得对整理的要求不应该是越详细越完善越好吗?难道整理玩具不应该要求他分门别类,按照门类有规律整理好,难道穿衣服不该穿全套吗?
对,肯定是全套更好,肯定是分门别类整理更好,更利于他之后的习惯培养。但很多时候你看到别人家孩子能够做到,你保证你自己家孩子能做到吗?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之前,请先观察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怎么观察呢?你就给他一件衣服,就给他个玩具,你看看他能够穿到什么程度,难度怎么样,时间怎么样,他整理玩具时候又能整理到什么程度?先观察他。
但是,观察也有讲究的,孩子是坏的不得了,为什么说他坏的不得了呢?因为这些小家伙们往往会按照最偷懒的办法来做,比如,你让他去整理一个玩具,他往往都是扔进去就好了,除非天生有强迫倾向,你让他穿件衣服,他总是爱慢慢吞吞的,让你觉得仿佛他不行,那么,观察同时还得稍微有一点点压力,什么叫稍微有一点点压力呢?比如说,今天去海洋馆玩,今天去科技馆玩,今天去你喜欢游乐场玩,但时间来不及了,快把这件衣服穿起来好吗?要整理了,宝宝快点快点快点,我们要出去踢球了,宝宝快点快点,我们要开始讲故事了,你快把玩具整理好,当有点压力时候,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展现出他当前比较真实的能力水平,当然,也不要逼得太急,逼得太急小家伙会哭的。
第三,态度确定
态度确定当中有四句话,叫做温柔,但可以发火;坚定,但可以放水;负责,但可以指导;警惕,但可以乐观。
1.温柔,但可以发火什么意思呢?说实话,那么多年经验下来,真的能够感受到不同孩子是有不同天赋的,如果各位父母当中有养育二胎的话,你可能真的会发现两个孩子的天赋真的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的确不是完全由你的后天教养所决定的,有它先天天赋的因素,对那些很幸运的父母来说,他们得到了一个非常容易管教的孩子,所以您对他提任何的要求,其他任何想法他都能够积极响应,也给你回应,并且还学得很快,我真的特别羡慕,但对有些父母来说,他们孩子的天赋,并不在服从和训练习惯上,他们有时候会反抗,有时候学不会,有时候还会和你有点小别扭,这时候父母很容易发火,对父母发火,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观点,并不一定是父母的错误,父母有权利发火,因为你相对别的家长来说,也许你经历的痛苦和挫折,那种挫败感受比那些不发火的家长多得多,你可以温柔,但同样也有发火的权利,只不过,我们在发火之后,可以向孩子道个歉,说清楚,爸爸妈妈现在是希望你能够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好玩具,爸爸妈妈刚才发火了,这是爸爸妈妈自己的问题,但是希望继续按照这要求做下去,敢道歉就行了,或者觉得快发火之前,你就停下来,自己出去逛一圈,让火气稍微消一消就好了,所以在训练孩子的时候,的确很多时候会有挫败感,这个非常非常正常,你发火也非常非常正常,不要让这些情绪干扰你,该发火就发火,想预防就预防一下,那真发火了的时候道歉一下,把心态调整好之后,开始训练,这样对你和孩子双方都好,最麻烦是什么呢?最麻烦就是明明自己内心非常愤怒,还忍着火气不发,这个临近爆发的状态,其实是最恐怖的,你以为孩子看不出来吗?
2.坚定,但可以放水,指的是之前我们有要求确定,对孩子有怎样怎样的要求,做到哪一步我们都确定好了,这个是要坚定的,但可以放水,什么意思呢?毕竟你是家,不是军队,家长除了在训练孩子,让他有良好的习惯,包括整理习惯之外,你们还有亲子关系,如果我非常坚定,一点都不能放水,非常严肃,做到立刻给予奖励,没做到立刻给予惩罚,那我不就变成机器人了?在孩子看起来家庭还有什么温暖,什么乐趣呢?所以家长难的一点是我如何把握好一个平衡,这时候传统经验,我们父母那辈经验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时候对我们来说也一样,我们在训练规则的同时,训练他整理习惯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向他放放水,就是坚定但可以放水。但同时家长也不要有误解,只是让你放水,如果你天天都对孩子降低要求,天天都不去执行奖惩的话,那就不是放水,而是大坝决堤了,所以坚定但可以放水,放水这个人可以是父亲,可以是母亲,看大家分工,大家协商好,放水的时候,最好另一方不在,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规则,效果更好一点。
3.负责,但可以指导。的确我们知道整理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家长其实很多时候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低估孩子,一方面又高估孩子,比如我对孩子说,你自己整理好衣服,自己穿衣服,自己脱衣服,自己去整理玩具,摆放好自己玩过东西,那么,家长没开始训练的时候,会觉得孩子好像还做不到,这叫低估孩子,一但开始训练,开始培养他习惯之后,我们又倾向于高估孩子,怎么高估呢?你把衣服穿好,你把玩具整理好,我们是直接给他指令的,这个指令之下,12345具体该怎么操作我们没告诉他,没告诉他,我们潜台词仿佛就是你天生就该知道怎么穿衣服脱衣服,你天生就该知道怎么整理,你是这样想的吗?你们是这样想的吗?父母可能又疑惑了,是这样的呀,穿衣服脱衣服有什么好教的吗?是这样的呀,整理玩具有什么好教的吗?是啊,所以我为什么说你高估孩子了呢?因为你是高配置电脑,你是成年人,你脑子都长好了,你很聪明,能力很强,这些在你眼中都不是事情,但对孩子来说,他是低配电脑,他还是个小傻瓜,但这个时候你必须一步步,12345都指导好他,比如穿衣服,头伸不出来了,那帮他把衣服下来,告诉她怎么去伸,他穿错了,纽扣纽错了,这时候你告诉他怎么是对的,给他点小技巧,从头开始纽起,从下面开始纽起,把一些小技巧告诉他,他应该为他自己负责,但父母需要指导。
4.警惕,但可以乐观。什么叫警惕,但可以乐观?有时候好不容易我很有成就感,我都发朋友圈了,看我们家三岁宝宝,两岁的宝宝,就会自己穿衣服了,看我们家两岁半就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得整整齐齐,分门别类都弄的很好,多骄傲,但是可能转过来第二天,他又什么都不理,他又什么都不穿了,说这个我就生气,我就火了,你不是会的吗?为什么不做?但你要理解的是,对孩子来说,他的行为有反复,特别特别正常,哪怕你帮他把穿衣、整理习惯都确定好了,他都会做了,而且长期都这么做了,也并不排除偶尔会有这么一两次,他会反弹的,反弹就是突然能力下降了,什么都不做了,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要知道有这件事情,当然了,警惕这个态度的目的,不是说我要警惕孩子,而是要警惕孩子习惯反弹,当他这个习惯真的反弹了,做不到以前能做到事情的时候,我不要着急,因为我知道这是正常的规律,他还是孩子,就像我们成年人,成年人上班上班上班一直上班,我也想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对吧?对孩子来说,长期这么做之后,他的反弹其实就是他的休息,那么我们可以放个水,就像刚才说的放个水,纵容他一次,或者是问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吗?今天感觉怎么样?那么这时候,至少给他点温柔的支持,同时保持乐观心态,就一天无所谓,可以放水,再观察一下看看之后会不会再次发生,那叫警惕,但我依然要保持乐观。
第四,奖惩确定
奖惩确定当中有三个,第一个,奖励过程而非结果;第二,奖励自然而非刻意;第三,奖励坚决而非随缘。
1.奖励过程而非结果,它的含义是,我只是奖励孩子认真整理的行为本身,他认真地自己穿衣服,自己脱衣服了,自己去整理玩具了,这个过程很好,我奖励了,至于整理得好整理得坏,这个我不在意,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对我们家长来说,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天赋能力的发展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更多要奖励孩子能够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当他能够去做这件事情,代表他有足够强的动机,他愿意去做,他愿意去努力,这态度本身就已经不错了,而至于结果,结果其实怎么说呢?有时候挺随缘的,未必能够控制,未必能够完全确定,现在你只是在奖励他整理自己衣服,整理自己玩具这个行为,再大点再大点往后学习,往后到学习层面上,你如果只是奖励他的好成绩,却不奖励他好的过程的话,或者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话,那孩子就会觉得好像结果很重要,但我好像挺笨的,好像我天赋不如别人,我成绩总是不好,作业总是做错,好挫折好失望,算了,还是不做了吧,你会发现从长期看来,如果奖励结果而非过程的话,很有可能会打击孩子做这件事情的积极性,所以,不如从小就确立好这个原则,父母对你奖励只是过程而非结果,只要你非常努力去做了,去尝试了,那么都值得得到表扬。
2.自然而非刻意,两三岁孩子其年龄还特别特别小,更多的习惯培养对他来说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该是刻意的事情,如果我和孩子摆明车马跟他说,你做了什么事情,我给你什么什么奖励,这个对两三岁孩子来说过于功利了,那么一般这种方法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呢?要等很晚了,差不多要等到孩子至少三四年级,或者五年级,再晚点可能要到预备班,才会开始这样的谈判,因为那时候孩子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如果习惯还没建立起来的话,习惯已经变差,建立习惯已经晚了,才会用到外在诱惑贿赂方式,和他谈条件,而孩子两三岁,远远没到这个阶段,我所有奖励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而并非是刻意和他谈的。什么叫叫自然而然呢?自然而然意思就是,比如孩子整理完自己的玩具之后可以出去玩,这不是我们之间的条件,而是每天日程就是这样安排的,日程上原本就是每天孩子就会有父母一块出去玩耍,去踢球,去娱乐,亲子相互互动,亲子相互交谈的时间,只不过在这个时间之前,有孩子自己整理玩具这件事情,孩子没有整理完的话,既不能和父母聊天也不能玩,也不能出去娱乐运动都不行,这是正常安排在时间表当中的,而并非作为条件所给予它的,但又特别自然,因为孩子一旦没做好前一段工作,整理没做好的话,后一段就无法进行下去,这样就有意无意间自然形成了奖和惩。
3.奖和惩需要坚决而非随缘,它的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并没有做到对他的要求的话,我们已经安排了时间,之前整理,之前穿衣服脱衣服,之后要有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亲子阅读时刻这些内容,那么后面就绝对不要给他,所以我们要坚决而非随缘,结合之前另外原则是坚定可以放水,偶尔犯点小错的,一两次可以放放水依然给他,但总体来说,我们对奖惩的执行是坚决的。
这三点当中,过程而非结果,自然而非刻意,坚决而非随缘,记住,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这三点当中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自然而非刻意,因为毕竟年龄还很小,还没有到谈判的时候。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认真细致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