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朋友
总有一根心弦看似无形,儿子和他的朋友们悄然拔动。
早在今年 4 月归国休假前几周,QQ 视频聊天时,波 儿就明确告诉我们,他将会赶赴苏州,出席大学室友同学的婚礼。
作为有限假期里一项提前确定的重要安排,言之虽简, 语气肯定,不容置疑,我们能感受到非比寻常的同窗友谊。
果然,轻轨、地铁、动车、公汽,两昼夜辗转往还, 儿子风尘仆仆乘兴而去高兴而回,一到家,从小拉杆箱里抖出一件件精美别致的婚宴礼物,満脸笑意地让我们分享婚礼趣事、江南风景。
一趟苏州行,筹划实施,一气呵成,不计风雨劳顿,不舍昼夜,立言立行,时空对接无缝,安全顺利,关键是学友欢喜自我感觉惬意。
目送儿子不知疲倦地赴约奔走的背影,我们猜想他胸中一定荡漾着如和风暖阳般的真情美意。
在各个时期,波儿都有一些要好的朋友,男生女生,东西南北,国内国外,网上网下,并且大约都延续着友情。
能够在各色朋友的自由交往切磋中锻练成长,真正是可喜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期盼和支持的。
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儿子的朋友基本上是这个大院里的干部子女。这种特殊环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友、玩友圈。观马台简易宿舍楼上楼下,时常成为小伙伴们打水枪、甩溜溜球争抢嬉闹的战场,还有圣斗士大头贴、电动四驱赛车等相互换用中建立的信任,成为日后铁杆朋友的默认资格。
仿佛树木的年轮在扩展,儿子在不断扩展的朋友圈中逐渐长大。
儿子一些功课成绩和学校的表现受到老师好评,同学与家长时有赞誉,班主任认为近朱者赤,一拔好朋友促进了儿子“上层次”,但也要警惕朋友圈的“另一面”。
或许我们太忙,常常忽略儿子朋友圈不可轻视的影响,或者根本就不太了解儿子乐在其中的那个圈子。
真正的冲突大约在初中高年级,交什么朋友,如何交友,儿子有每日无声的行动,而家长不免常作提醒,乃至援引案例,偶尔生发交友之道格言警句。
我们相信真理的力量,认为道理在必要的重复中被认识和接受,期待过来人的经验长出翅膀飞向少年的心田。
然而,儿子通常是放学回家立即关门埋头写作业,或是以有事出门为由消失,走过沙发,不忘轻拍你的肩头,扔一句“晓得了”拉风而去。
某日深夜,有同学来电话,不愿道出姓氏,并迅速挂断了,家人为防儿子备考分心就暂未转告。
两天后儿子正言理论,家长此举伤了朋友丢了形象犯了人权,头头是道,义正辞严。于是经过道歉、讨论,商定了处理同学来电等原则性办法。此后再无类似冲突。
尊重、平等、坦率、透明,换位思考,推已及人,使我们共同成长。
在北京的大学生活和职场历练,儿子在各种学缘地缘 业缘朋友圈中学习交往,我们对这个陌生天地里的儿子,只能概略地感受他的节奏与效率,没法分担烦恼与忧愁。
每当有好消息传来,儿子总是热切地道出一个个给予自己关爱和帮助的好朋友,由此,我们渐渐耳熟能详,对于远方那些良师益友的名字至今充满亲近温热的感觉。
胸中有丘壑,四海任纵横。
三年前,年过弱冠的儿子远行驻外工作,多少亲友为之惦念担心,万语千言只为平安顺利。
儿子总是自信地告诉大家,“有朋友,没问题!”我们 知道,新的使命让儿子走向国际舞台,为祖国作对外宣传、广交朋友,个人言行关联着国家形象。
从此,在这个跨时空跨文化的岗位上,儿子心追手摹, 把自己的朋友观、朋友情升华倾注到新的驻外工作和国际朋友圈中,同时,来自海内外浓浓的亲情友情滋养着他年轻的心灵,激励着他坚实的步伐。
友人常说,儿子如书;我更想说,儿子如友。
经常以好朋友的标准反思过去,抓住当下,谋划未来,或许我们会有更多新的朋友体验。
作儿子的朋友,便时时有机会找回年轻的心,重拾勇 敢与激情,感受挚友侠义的目光与呼唤,揉沧桑世事而作弹珠泥丸。
儿子和他的朋友们是一首歌,有浅唱低吟,有劲曲高音,随着主旋的演进,我们不由自主忘情加入,和声灿烂而悠扬。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亲爱的儿子,我们更愿意做你排 序第一的那个朋友,早些,再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