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大挑战在旅途中 | 感受不一样的人文历史思考与感悟

参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三)

2024-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Athena14333

最近,Athena在博物馆学习的梳理中收到了多则海外留言。有留言询问道:阿斯塔纳,那不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吗?

即刻回应:阿斯塔纳是一座新城,也确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她于1997年取代阿拉木图,成为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

作为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阿斯塔纳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很好,是新疆周边的邻国之一。

不过,位于吐鲁番的那是“阿斯塔那古墓群”,是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约40千米的阿斯塔那及哈拉和卓附近,南邻高昌故城。占地约10平方千米,是3~8世纪高昌城官民的公共墓地。

它们同一发音,但并不是统一归属,也并无相关联系,所以勿要混淆地名,不是同一个地方。

这也就是字词意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现存墓葬500余座。分属晋至十六国(高昌郡)、麹氏高昌、唐西州三个时期,依姓氏家族分区埋葬,基本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偏室墓:前者为大型墓,多夫妻合葬;后者多属单人葬。总体上前者渐为主流。墓中多葬汉人,也不乏车师、匈奴、昭武九姓等人群,高昌郡太守沮渠封戴、高昌国名将张雄、唐北庭副都护高耀等显赫人物亦魂归于此。 从清末到20世纪初,英国、日本、俄国、德国等国先后在此盗掘。20世纪50至60年代,清理墓葬数百座,出土珍贵文物数千件,对新疆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彩绘泥塑镇墓兽 今天来介绍位于新疆博物馆二楼的5号展厅,名为“逝者前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展厅,别名“干尸展厅”。

不仅陈列还原了曾经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她们的生活状态,也是真的有干尸展示。

“干尸”也是新疆文化的一部分,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以及干尸标本,深入了解文化的过程中,一起来探索这个沉睡千年的秘密。

彩绘泥塑镇墓兽

说到墓葬,人们就会想起“守墓人”。

但在曾经,千年前的新疆,曾流行“兽身人面像”守墓。就比如,昨天文章中所提及的鸡首人身俑、猪首人身俑等等。故而,新疆博物馆的陈列藏品是具有特殊考古意义的。 伏听俑

国内考古发现,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唐代以后,开始逐渐减少。

这种丧葬习俗主要流传在中原地区,后来才慢慢传到了西域。

木盘葬俑

“镇墓兽”这种丧葬习俗主要流传在中原地区后来传到西域。

据史料记载,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关于它的起源,《周礼》中这样记载,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人们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丧葬习俗,就是从“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

幼儿干尸 目前,新疆地区以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镇墓兽最多,数量多达数枚,形态各异。

一类属于人面兽身镇墓兽,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一枚“人面豹身”镇墓兽,这枚镇墓兽看脸像一个武士,头戴尖顶盔帽,浓眉大眼,络腮胡须,面部表情威武而又坚毅。而其身体部位却像一只蹲坐在地上的动物,全身是黄、白、绿和橘黄色的豹纹,身后还有一条细长的尾巴,从臀部绕到后背。

老年干尸 这些干尸标本取样,自新疆若羌县、且末县、吐鲁番市等地出土的先秦时期至唐代的干尸标本近十具,附属服饰和物品百余件;

这些实物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实证着自古以来新疆地区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历史真实,揭示着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

青年干尸 新疆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世界上干尸保留最多的地区之一;

这里能够看到:

铁板河墓葬出土的楼兰美女,古墓沟出土的幼儿干尸,小河地区出土的女性干尸,且末男尸,且末女尸,以及高昌国左卫大将军张雄。

一经来到这个展馆,基本就只能随着人流往前走,自行走是走不动的。

路过展柜旁,就听到各种语言对“干尸标本”的各种反应。有俄语版本的“阿们”,也有英文及德语、法语版本略表好奇及害怕的言论。

“干尸展厅”,也是文化存在及延续的一部分,正确看待就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