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日记 | Day 3
三天下来,我得出了一个略显无奈的结论,那就是无论如何,别呆在家里。
尽管以往上班期间总是不断念叨下班后回家的时间,如今整日呆在家里,反而觉得有些不安。让人想起学生时期对放假的无限渴望,但假期过半的时候就开始怀念起上学日子里有同学陪伴的时光。人就是这样,对选择抛弃的东西依然抱有贪婪的念想。
走出家门有一个很艰难的开始,不过一旦把自己推到边缘后,换上衣服背起包打开门,也就需要短短2分钟时间。而一旦走出门,就仿佛走到另一条轨道上了。
从北海北下车,且走且停地漫步到南锣鼓巷,再在南锣鼓巷附近的街头巷尾里四处寻找潜在的采访对象,这让我有了一点时间去看一看这座城市。
虽然是骤雨过后的阴沉天气,北海北到南锣鼓巷这段路依然挤满了人,北海北附近主要是各式各样的老年旅行团,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偶尔还能听到几句温暖的家乡话。老人们背着颜色鲜亮的户外背包,戴着各色旅行团的鲜艳鸭舌帽,一队队小黄帽小红帽和随风飘摇的导游旗,像极了假期活动中的儿童夏令营。他们拿着装有苹果和煮玉米的食品袋,饶有兴趣的看着小广场上卖零食和小玩具的游动商贩。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早都入不了年轻人眼的廉价小商品,倒成了物美价廉的旅行纪念。
人们在荷花市场停留下来休息,阿姨们会依靠在水边上栏杆上,对着镜头露出开心的笑容,这种笑容当然不如当下年轻人拍照时或迷幻或慵懒的浅笑来得有趣,但相比之下多了很多时间留下来的痕迹,或许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他们也会露出如这般一样的笑容。
另一边,南锣鼓巷则是年轻人相对居多。虽然不是国立节假日,但不妨碍本地的情侣们来这里度过一个人挤人的文艺周末。这两年南锣鼓巷做出了不小的整改,搬离了大量小吃或食品商铺,取而代之的是各色文创类的精致小店,配上古色修饰的金漆招牌,让这里变得大不一样。尽管画面上显得有些拥堵,但只要镜头取舍得当,照片上的人依然可以像是一个人漫步在这条文艺气息浓郁的巷子里。因为天气转冷,男孩儿们都换上修长的风衣,举着单反相机为可爱的女友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都会应该都会发到朋友圈里,成为两人浓情恩爱的证明。
继续往东走,可以看到藏在福祥胡同里的一家纸艺主题的小店「敬人纸语」,这是年过古稀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先生旗下的店铺,店内展出不同品种的纸张,以及各色精致的纸艺品。虽是慕名而来,只可惜店铺19-20日恰好没有营业,只能在门口巴望里面小窥内容,日后再来一睹究竟了。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尽管收获不多,但终究是没有把这一天耗在家中躺在床上。尽管当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但是与其把时间搭在无望且无解的烦扰上,不如出门看看,写一写流水账。不必费心去琢磨用词,不回头去检查逻辑,也不必停下顾虑行文,倒是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放松方式,这几天郁结在心中的负面情绪,倒也在不知不觉中被释放出去了。
兴许今晚可以无梦酣眠。
(最后,谢谢偶然点进来看到最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