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心理@IT·互联网

活多久都要活出自己的感悟

2024-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淑曼

      人生最伟大的意义便是过程,不管顺逆、苦乐,一切皆是生命不可违的事。

      寿命,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尺度,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长度,寿命的长短不仅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的制约,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包括体质、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等,因此,人类个体寿命的长短,也是相差悬殊。

      人死亡的概率是百分之百,包括地球上存活的所有生命,最终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最初的种子,是精子和卵子一瞬间奇妙的结合,形成了神奇的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细胞组合成人身体的器官,长成心脏跳动,母体怀胎十月诞生下的新生命。

      一岁开口叫妈妈,两岁迈出人生第一步,三岁上幼儿园,七岁小学,逐渐慬事,然后初中、高中、大学,少数人继续读研,读博,多数人走向社会,然后嫁他人妇,或娶媳生子,沿着父辈走过的路抚养孩子,不变的模式,为碎银几两透支健康身体,五、六十岁孩子独立成家,七、八十岁送走双亲,即使活得明白、通透,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后是带着遗憾,带着几亿个衰竭的细胞死亡,殡仪馆停尸三天,殡葬入殓师整妆遗容,亲属开追悼会,推进火化炉,200摄氏度肌肉脂肪碳化,随后骨头开裂,软组织消失,只剩骨架,再随炉温升值1000摄氏度,化做烟花消失,冷却即成一堆骨灰。

      当化作的尘埃,渐变成一地冰冷的映照,但凡有心,岂能不伤?这种时刻,无论我们如何哀痛,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百年后有关的一切尘埃不复存在。

      庄子讲:“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出世距今七百多年的刘伯温,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神人,他精于谋略,擅长兵法,料敌先机,逢凶化吉,他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神机妙算,惊为天人,也只活了六十五岁。

      刘伯温虽然没有百岁之寿,但仅凭“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这首诗就足以诠释他对人生寿命长短早已看得很通透,尘归尘土归土是生命的归宿。

      《人生无百岁》,以平淡无奇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深刻哲理与感悟,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珍贵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刘伯温对人生的独特理解,阐述了个体的生命,就整个的宇宙来说,不过是匆匆一瞬;生命的显现,只是一种过程,而这种过程,只占了微渺的地位,我们无能为力去改变,因为我们既囿於空间,又囿於时间;易言之,我们生命活动的极度,完全为自然规律所支配,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

      灵魂生来孤独,一旦被解读,每一份爱的绽放皆如同绚烂烟火,璀璨而短暂,拥抱着时限的温柔,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岁月河流中闪烁的星辰,却又在不经意间,化作夜空中最温柔的告别。

      爱,这世间最细腻的笔触,在人间的画卷上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景致,它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绚烂夺目,却又在夏的热烈中逐渐凋零,教会我们珍惜与放手,每一份情感的深浅,都像是晨曦初露时露珠轻吻花瓣的细腻,转瞬即逝间,留下的是心间永恒的印记。

      路过人间,爱虽有期限,但曾经拥有的温暖与美好,永远镌刻在心田,在爱的旅途中,慢慢地学会成长,学会释怀,更要学会如何在有限的爱里,寻找无限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无大喜、大悲,更无大怒,甚至小怒、小憎,只是淡淡感觉,故旧亡去,也只是心中浅浅一思,不是麻木不仁,是从而实现了“从心所欲”禅定的状态。

      “从心所欲”的状态,虽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晚期阶段,但可以理解为是人生最好的禅定状态,已经实现了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转变,不为外界的眼光所左右,不为世俗的偏见所束缚,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力量与色彩。

      村上春树说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那么活到一定的岁数,必然会面对必然的死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溪边看水,知它日夜奔流,观它日夜奔流,而日子,活多久都要活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心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