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背后:如何在崩溃边缘野蛮生长
人生前十年,我在从事打击乐、音乐相关
开过琴行,干过运营管理,出过运营策划
16年开始慢慢从事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等
半途修行,接触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
今天写一部分自己的故事,以此来激励与自己
001.人生总会有一些难忘且不可多得的经历
我从小跟在爷爷奶奶身边,他们代替父母抚养我长大。
但和一般离异家庭与留守儿童不一样的是,我自小就没有见过妈妈,
不懂“母亲”是什么概念,父亲也一直不在身边。
爷爷奶奶会很努力的用他们的方式,把父母缺失给我带来的遗憾填补上。
毕竟是隔了一代,奶奶大字不识一个,
童年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家长里短,陈芝麻烂谷子的街坊事。
对父亲最深最早的印象,是小学某天放学回家,家里站着一个男人。
奶奶走过来说:他是你爸爸。
于是我怯生生的喊了声:爸爸。
上初中时,有次月考成绩不是很好,爸爸去开了家长会,我心想着回来肯定要被骂。果然,人未至,声先到。爸爸说:能学就学,不能学就不要学了,家长会害我丢了面子,你还能干点什么?不想学就滚,踏出这个家门别说你姓什么。
正巧奶奶回来了,大概知道了缘由,劈头盖脸的骂了我一顿:养条狗还知道看门,你呢,养你有什么用?连条狗都不如。
那一刻开始,我开始变得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觉得自己在家里就是一种拖累,没有人会喜欢我爱我。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讨他们喜欢,让他们满意,就像是乱了的钟,不知道如何转动。
“养你不如养条狗”
“不想学就滚,踏出这个家门别说你姓李”
那年我14岁
离家出走,想着再也不想回这个家。
(当然后续是在乌鲁木齐被截胡了)
我一直以为这件事情会像从没发生过一样,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直到几年前的抑郁症,我才意识到,家庭带给我的好的不好的,其实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奶奶经常说: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你如果不怎么怎么样,对得起谁?
或者是:我是为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总是会这样说,让我觉得心理的压力和负担真的很重。
抑郁症严重的时候,大学放假别人都开开心心的回家,我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甚至很焦虑。
一想到回家就要面对奶奶无休止的唠叨,要天天听她陈芝麻烂谷子的抱怨,我可以焦虑到整晚都睡不着觉。
虽然我明白,她以她的方式在爱我,但这份爱让我觉得沉重而压力巨大。
002.命运的转机,往往都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刻
抑郁症时期的我就像是一头困兽,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
内心充满了绝望与焦躁。
曾经觉得坦荡的,那个让我说起来就热血沸腾的未来,开始黯然无光。
表面云淡风轻,内心实则波涛汹涌。
那时候的我,更多的时候,我更愿意自己沉默的待着。
只要一开口,听见什么看见什么,都会很悲伤,会想哭。
有很多人跟我说,让我调节情绪,振作之类的。
也有说我矫情、说我这么二的人怎么会得抑郁症的。
也许是关系,但是那种状态下的我,听见这些话,心里只有无尽的悲伤。
跟抑郁抗争的每一天我都很绝望,无数次轻生后我开始反思:
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生活生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为什么我会轻生?
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当我发现,我的抑郁症与我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家庭和睦,家长能正确科学的教育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内心里的安全感才不会缺失,抑郁症、躁郁症这样的情况会少很多?
只是单纯的药物维持并不是办法,要想被救,一定要学会自救。
我希望通过自己自救的经历,去帮助更多人、更多家庭。
为人父母不易,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健康优良的家庭教育氛围下成长
成为光芒万丈的少年
003.家庭教育入门,“治”于心理咨询
很多人认同: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而我想说的是:孩子的问题,从两个人准备结婚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受着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受到父母的影响。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
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看见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子。
从我们与另一半相处的过程中,可以看见我们父母相处的模式。
而孩子会遵循我们与对方的相处模式,这种影响与模式,代代传承
只有两个内心有安全感、幸福感的人在一起,才能给孩子一个安全幸福的成长环境。
奶奶是个得理不饶人,总喜欢翻旧账的老太太
爷爷是一个闷不吭声的人,无论奶奶说什么,他都不吭声
尽管在家里时,我会说奶奶“什么事不按着你的心意就是不行”
我会很反感她用她的认知来评判我,反感她认为“她就是对的”这种态度
但后来我在与前任相处过程中,也总是会提及过去的问题
比如:上次你也这么说,结果…
比如:你已经第几次这样了?回回都这样说,回回都…
并且一定要他承认错误,我才能平息怒火
所以后来,我的前任说我独裁专政,容不得下第二种声音
说在我心里我就是对的,一定要对方认可我才行
我们真正分手后,我开始反推己身,
开始关注原生家庭,进行自我疗愈的时候,
我才意识到,我和奶奶是一样的人。
所以你看,
尽管你不喜欢父母的行为模式
但潜意识里,你已经成为了他。
004.心法比术更重要
从自助到助人
从家庭教育开始,一路摸索到亲密关系
到寻求解决之道
中途机缘巧合,或者说莫名其妙吧
又走上了修行的路..
很多人问我:你的定位是什么
我会说:我没有定位
大道至简,当你对事情有了足够的认知
掌握了背后的逻辑与规律,
你会总结出一套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你也会发现,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背后逻辑也许很简单
有时候,不同的问题可能说的一件事
起初,我以为家庭教育是如何去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后来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或者爱好,
孩子叛逆、成绩不好等等,背后都有他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会和家长息息相关
可是我们改变不了外在的客观因素,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如同冬天下雪,我们感觉到冷。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穿点,穿厚点,做好御寒的准备
我们没办法让大雪纷飞的天气瞬间晴空万里。
看待问题,同样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
我们需要学会通过表面的现象,去看更深层次的内容
举个例子:孩子成绩不好
孩子哪一门科目成绩不好?是某个板块不好还是整体不好?
这个板块考察的是孩子什么能力?
学习态度如何?
对老师态度如何?
学习习惯如何等等等等。
表面上我们需要让孩子提高成绩,长远来看,远不是提高成绩这么简单。
心法比技法更重要。
技法可以学,但
拥有心法的时候,技法才能是锦上添花。
很多人希望快速解决问题
但“快速解决问题”的招式
就像止疼药,当下让你不疼
过了这一阵,还是会疼。
缓发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下能解决的。
顿顿啤酒海鲜,天天如此,时间一长得了痛风
无法一下就痊愈。
种下去的种子,也无法一天就开花结果。
我们需要给自己多一点耐心,也给对方多一点耐心。
永远不要相信“速成”,沉住气
再举个例子吧:
以前做占卜的时候,我会发现很多姑娘内心很缺乏安全感
在恋爱的时候会有各种表现:
极力对对方好、掌控欲强、不懂拒绝、患得患失等等
问是不是跟父亲关系不是很好,几乎全部躺枪
确实没有人天生就很有安全感,我们最早的安全感一定是来自他人
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过的关注,没有被满足的爱与需求
会在成年后,通过别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偿还
小时候缺失父母的陪伴与关心,
长大后会按照理想型父母的模型去寻找另一半,
要求对方给我们足够的爱。
小时候物质极度匮乏,父母不停灌输“穷”的思想,
长大后或者舍不得花钱,或者会加倍偿还、满足自己,或者通过满足别人来满足自己
很多事情到了一定的层面,不仅有延展性,也有相通性
妈妈焦虑孩子成绩不好 与 焦虑老公是不是不爱自己了,
都是因为自己缺乏安全感,
自身不缺乏安全感,自然不会焦虑。
你担心赚不上钱与担心对方出轨,都是因为自己不自信
你认为,需要解决的是赚不上钱的问题,还是老公是否出轨的问题?
亦或者是自己缺乏安全感的问题?
找到规律与逻辑,你也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005.意外的惊喜
收获一:
从事咨询这几年,听了很多的故事,
故事里有你我的过去,也藏有我们的未来。
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拯救过你的,你可以用来拯救其他人。而你所拯救的,最终将拯救你自己。
我很感谢我的家庭,也很感谢我的经历,
正是如此,才有机会让我成为身心合一的自己。
《自我成长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话:
理解他人的过程,就是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
也是长大的过程,发现每个人都平等的过程。
基于你发现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就不会对人有过高期待,
也不会对人有太失望的感觉,也就不会有怨恨。
同时,你也深刻理解了他人。
自我成长是一个很难,但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收获二是:
接触了一些神奇的事情,机缘巧合走上了修行这条路,
对生命又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识。
但话说回来,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
身体生病了,我们会去看医生。
心理生病了,我们需要心理医生却难以启齿。
我们需要趋避开先天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
再通过后天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改善,
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让自己越来越好。
法不外求。
不论以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自己身上,
从我们自身出发,去听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去寻找最的答案。
“聆琅”意为:聆听清脆嘹亮的声音
而这,正好是你内心的声音
我们终其一生,其实只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二、是我们与金钱的关系
最后,没有定位,我能做什么?
帮你打破人生桎梏,打通情感与金钱的任督二脉
疗愈原生家庭,养育内在小孩
解答所有人际关系中的困惑(职场、家庭、自我成长…)
不凡背后:如何在崩溃边缘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