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哲学家

儒学不是宗教

2015-01-13  本文已影响274人  章彦博

此文转载自我在知乎上的回答:儒学是宗教吗?为什么是或者为什么不是?

儒学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宗教。更不可将之推演为宗教。

1.

唐君毅综述牟宗三的《历史哲学》说:

〔仁义之道〕流行充满于孔子之一生乃至中国文化中之「道成肉身」之阶段。即『以前之客观性、历史性之周文之价值意义之内在化、主体化,而收敛凝聚于一人之人格,以形成孔门及后儒之人格世界』之一生也。 [1]
儒学的精义,凝聚在一个人的人生之中,而不是神的言行;它通过一个人一生的所作所为,乃至后世百代来证成,而不是通过神迹来证成。儒学的义理终究是人间的事情。

前面有知友提到「天道」信仰,来说明儒学的「宗教性」,这是不妥当的。「天道信仰」,乃是自尧舜以来,华夏民族共有之信仰。《尚书》这样记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这不是儒家独占的,诸子百家,皆从中立论,孔子虽删述六典,但那是古典文明之总结,不只是儒家之经。《庄子・天下篇》: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当然这还不能证明天道信仰不是「宗教」,因为有可能诸子百家都带有宗教性,前面说「孔子删述六典」,总有人觉得儒家是不是夹带了什么私货。好,假设儒家夹带了私货,可儒家却说「绝地天通」——断绝天地之间之通路,世俗权威与神圣权威分立,这时的天还是带有「神性」的,然而到了「天何言哉」[2]之后,天便没有了「人性」,也没有了「神性」,「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讲的是天道,是规律,是人性,是伦理,是制度,「有常」不代表是「宗教信仰」。

我们甚至可以说「物〔理之〕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难道就能说「物理学」是宗教吗?很多科学家相信可以用基本的、大一统的立论解释当前的物理立论,这难道也是宗教信仰吗?

2.

汉代董仲舒之后,似乎构建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但它是很奇怪的一个东西,是政治-伦理形式的,其对于平民的约束,是远不如对政治的约束与、指导的。「天有灾异」,则对应到治理的得失,却不会说对应到某个农民的行为、德行,更何况这种「将天象对应到具体事件」的思考模式,乃是古典时代常有之模式。儒学作为一大众化之文教,受众极其广泛,不能因一个儒者做了「迷信」、「宗教性」之事,便说此皆从中所阐发。比如一个僧人,若是兼通数学,是不是就能说「数学带有宗教性」了呢?显然是不行的。

讨论儒学之宗教性,终究还是要从原典上看,原典上没有,那是从根子上没有。后世读《四书》者众,读董仲舒者稀,终是文教在堂,而政教在野。

3.

隋唐之后,有所谓「三教合流」,却终是民间之说法,况「教」之义,有多种,文教是教,宗教亦是教,儒学没有神,没有神通,没有神迹;有的只是圣人、言语、古籍、古迹。

宋代之后,宗法家族成了儒学之社团,社团之中,有「规矩」,有「审判」,但终究是「道德」的审判,放到今天也是可以理解的〔不一定是说可以认同的〕,与「宗教审判」有天壤之别。

4.

儒学有祭祀,但中国传统文明也有祭祀。在一定程度上,可将之看作一般祭奠的「形式化」,掺入了儒家义理——「庄敬」,汉学家H.G. 顾立雅 说「〔儒学〕不是宗教,这是它的长处。……有过祭孔,但那是国家的形式而不是儒学的形式」[4]。对「死亡」、「生命」等问题的求索;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乃人之常情,岂是宗教独占哉?

5.

儒学之根本义理乃是「公道-仁德」,凡以之为主旨之论者,皆近乎儒学,或儒学之正宗,或儒学之支流,或是不谋而合之论。皆「修明治道」之法,士君子践行之目的是也。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从这个角度看,与儒学是平行的,皆为世界诸子百家之一,而非世界诸宗教之一也。

参考:
————
[*]:《「论语」鼓吹》,金纲 著
[1]:《中国历史之哲学省察》,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2]:《论语》
[3]:《荀子》
[4]:《孔子与中国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