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 需求详解 —— 拿到需求不要慌!
做产品久了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工作都在和需求打交道。因为需求才有了产品经理存在的意义;因为需求才有了产品联系用户的价值。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做产品无非是对用户和公司负责。一方面通过产品解决用户痛点,即响应用户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实现商业价值,即帮助公司盈利。
一、需求来源
需求来源于用户但不止于用户。一般将需求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外部来源包括市场调研、用户研究、竞品分析、行业分析等;内部来源包括产品规划、数据分析、用户反馈、体验优化等。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产品岗位级别的不同,我们接触的的需求来源也是不同的。比如初级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自高层领导或用户反馈,中级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自市场研究或业务部门,高级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自战略目标或业务模式。
二、需求收集
需求收集就是收集市场和用户的需求,通过版本迭代来改进产品,以便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需求收集只是了解用户的手段,我们要挖掘真正的用户需求。以P2P投标为例,用户可能会反馈一下几个问题:1.出借时不能同时使用多张加息劵;2.投资后没有提示成功或失败;3.为何单笔投资要大于100元。我们可以从业务流程或使用场景的角度,捕获用户真正的需求,且当前或协调的资源能够实现该需求。
做需求收集不能成为搬运工,不能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收集,也不能业务部门给啥需求就做啥需求。我们应该收集用户真正面临的问题,即通过某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识别用户的真正需求。需求收集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用户访谈、问卷调查、需求会议、满意度调查、用户行为分析、可用性测试等。
此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一般会制定需求收集流程。以某银行产品中心的需求收集为例,产品人员会先制定一个《XX部XX产品需求收集汇总》的Excel表,然后根据产品迭代周期,按期发送常规版本需求收集的邮件,并设定一个当前版本的收集时间节点。设定需求的时间节点,主要是为了约束延期提出或临时增加的需求。对于此类需求必须加急流程,且要高层领导同意后,才会让产品介入,不然产品赶需求会很被动。
三、需求分类
需求可以依据不同的维度分类,一般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需求分类常用的方法有马斯洛需求理论、KANO模型等。
KANO模型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为基础,将用户需求分为五类: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反向型需求。
基本型需求:用户不说却必须存在的的需求,即所谓用户的痛点。比如理财类APP做金融撮合服务,就要为出借人提供可投资的债权。
期望型需求:与用户满意度成正相关的需求,即所谓用户的痒点。比如理财类APP的投标加息和返现功能。
兴奋型需求:给用户提供对产品超过期望的功能,即所谓用户的爽点。比如理财类APP搭建会员成长激励体系。
无差异型需求:不会对用户满意度造成影响的功能,不论提供与否都不影响用户体验。比如理财类APP发现页的文章资讯动态。
反向型需求:与用户满意度成反相关的需求,提供与大多数目标用户无关的需求就会影响用户体验。比如理财类APP插入太多的第三方平台广告。
做需求分类时,我们不能成为搬运工,要懂得对需求进行过滤、拆分或拒绝。以理财APP收集计算器为例,我们可以从喜欢、理所应当、无所谓、可以忍受、不喜欢等五个维度,结合KANO模型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找出目标用户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是能够维持或满足自身生存的需求。如:食物、空气、饮水、睡眠、住房等。
安全需求:是追求一个基本安全机制的需求。比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工作保障、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等。
社交需求:是社交过程中建立情感关系的需求。比如友谊、爱情以及归属关系等。
尊重需求:是个人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需求。比如自我尊重、社会地位、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的需求。比如自觉性、创造力、个人能力、人生巅峰。
四、需求优先级
需求优先级排序对很多产品经理而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经常会因为需求排期和业务部门撕逼。比如运营要我们解决用户问题,市场要我们配合活动推广,财务要我们协助核对数据,只做其中一个部门的需求,就会得罪另外一个部门,全部做却因为时间和人力问题无法按期完成。
在确定需求实施的优先级时,通常要考虑紧急程度、重要程度、实现成本、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符合产品定位等。此外,我们可以借助四象限法则,从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四个象限拆分需求的优先级。
在需求阶段,我一般是基于紧急重要对需求做一个优先级排序,然后将需求池中的需求建立需求矩阵,标注优先级,以便后续的头脑风暴或每日站立会做CheckList。
五、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对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转为开发可实现的产品需求的过程。
任何产品需求,分析到最后都是洞察人性。做需求分析其实就是挖掘用户需求,分析用户行为,洞察用户动机,解决用户痛点。无论从0到1、系统重构,需求分析都是以需求的“真实、刚需、高频”为中心,从发现需求、分析需求、描述需求三个方面着手,洞见用户与需求间的情感链接。
做需求分析是为了验证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工作中,我做需求分析主要分为六步:梳理功能架构、设计业务流程、建立用户角色,分析使用场景,转化为产品Demo,描述业务规则。此外,分析时会借助思维导图、Visio、场景化故事、用户画像等梳理相关业务。
六、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是需求落地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求评审流程主要分为评审前准备、评审中讨论和评审后汇总。
评审前准备:组织需求评审,将需求、原型和文档发给相关人员,并发邮件通知参会时间和会议内容。
评审中讨论:讲解需求背景,描述用户需求,介绍功能模块,讲述业务流程,演示原型Demo,讨论业务规则,记录会议纪要,明确讨论结果,安排开发人力、预估上线时间。
评审后汇总:评审会结束后及时汇总,并发出会议纪要,将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需求缺陷或补充的业务规则,完善到产品需求文档。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