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读书小说故事

老伴

2019-05-07  本文已影响71人  十全九美336200
老伴

    说起老伴,她那长长短短的好处加起来怕三年六个月也说不完。

    我的老伴比我小一岁,是一个天生的善心人。也是一个从来就不向困难低头的女汉子。

    我们都是出生在四十年代。妻子年幼丧母。而我也是自小就父母双亡。一生中没有没吃过的苦,没有任何一个人受过我们俩这么多的磨难。我本身就出身不好,处处都被人踩,被人欺负。但她从来就没有嫌弃过我。

  我俩于六十年代末结婚。不是我讲得夸张,结婚第二天就没有早饭米。还是我娘舅叫我表弟给我送来二升米,应了个急。第三天,队上就喊我去离家十多里的杨泉湾修河道。刚刚新婚三天的妻子二话沒说也只好回娘家跟着年迈的父亲去居住了。

  苦苦难难熬过一个春秋。第二年,我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给我们本来就很艰苦的生活又增添了不小的困难。同时也给我俩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从此,我的妻子跟着我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每天队上还要出工挣工分,还要带小孩和浆衣洗服,烧茶煮饭。那个年代每家每户还要餵养一头牲猪的任务。把她活生生的磨成了一个“猴精”。可她从来就没有半点怨言,在柴米油盐和经济困难方面从没说过半个“不”字。

  我大老舅看着我们生活得这么结具,实在是心痛他的小妹,(我妻子家四兄妹,就算我妻子一个女儿。)也曾经“怂恿”我妻子跟我分手(或者暂时分开,等我稍微富裕些再做一起生活。)可我妻子是那种典型的“守旧型”,而且很有骨气的烈性女子。她说:“好女不降二夫,女子是’莱子命’。任水飘流,飘到那个摊上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直到结果。”

  从此,她跟着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怎赖我们队上穷,人多地少。每一个人平均三分田,年平均口糧二百来斤“稻谷”。做十分工只有两毛五分钱的日值。累死累活一年下来不说吃不饱饭,还要欠一身的债。

  一九七三年,我们的第二个女儿也“不知时务”的来到这个世上。因为怀孕期间严重缺乏营养,女儿生下来连头都举不起来。所以一直到她长大成人,都是弱不禁风,连身高体重都受到了不少的影响。不是我的妻子的精心帶养可能连小生命都难以成活至今!

    又过了三年时间,第三个女儿出世。这下我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肩上的担子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每天全靠东家借,西家左来过日子。到后来实在是没有地方去借了,只好托熟人出高价去几十里以外的’秦山洞’去借。(借一百斤红芋米,到收早稻还他一百二十斤早禾谷。)这样西凑东借又过了一年。

    眼看这日子真的是好像走到尽头了。思来想去,到最后决定离开家乡。听人说江西地方好,人少地多。经过再三考虑,决定离开那个生我养我的山沟沟,去外面趟趟世界。就东借一元,西借伍角,凑足了十三元钱,在七七年还没有过元宵节的正月十三离开了我的妻子和三个可爱的女儿,背个包袱和一把篾刀,一把锯子踏上了去江西的征途。

    我的妻子带着三个女儿,眼泪汪汪的看着我头也不回离家而去。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一个女人家带着三个幼小的女儿,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湾湾里,可想而知,那是要有多大的胆量和多大的勇气。而且在我走之前,家里就只剩下几升红芋米,她们的生活将是多么的困难?谁又能理解呢!

    我走后,为了生活,确切的讲,是为了女儿们的生活,她不得不每天跟着男劳动力去远在几里之遥的山里去挖生土。(因为去山上挖生土可以每天中午分到一大头碗的白米饭。相当于七两米的米饭,足足可以给三个女儿的一歺午饭。)把三个女儿丢在家里,叫大女儿带着二个妹妹,那时的大女儿都刚满六岁,带着一个四岁的和一个一岁半的妹妹,三个人在家里。我的女儿们也很乖,关着门在家里等妈妈从山上挑着一担柴火和一包米饭囬来,围上去,打开米饭,连筷子都不用,就用小手一把一把地往咀巴里塞。妻子生着火,临时煮一碗红芋米算是打发了一歺午饭。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这样屈强的一个女人。现在想一想都觉得心痛与心酸!

    在那段时间里,她受了不少的累,吃了不少的苦。也少不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在这里特别感谢的要算是我的岳父大人和我的大姐,我的大姐跟我是情同手足,是她给我妻子隔三差五的送去了粮食和钱财。大姐家本来就不富裕,她带着五个子女,上面还有一个年迈的家娘。只不过我姐夫比我们有本事,他朋友也多。姐夫和姐姐在我母亲过世后,一直把我们沒有成年的三兄妹带在身边,是我的大姐把我带大的。所以我妻子与我大姐的感情比亲姐妹还要亲,使我妻子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老伴

  我在江西铜鼓经过四个月的辗转和努力,终于有了一个安家之所。所以,我第一时间就是要赶紧的把她们娘仨接过来。

    经过一个月的紧锣密鼓的安排,终于在七七年端午节把她们从湖南接到了铜鼓。在经过铜鼓街时,街上的人都说,这好像是河南人耍猴戏的来了,可想而知,那时候我们的一家人是个什么样儿!

    我的落脚点是当时的铜鼓县二源公社凉蓆厂的一个工地,在现在的坪田村下村生产队的当时的“知青点”。从铜鼓到坪田要走十多里山路,我六岁的大女儿背着一岁半的小妹妹,我妻子背着四岁的二女儿,我交替的挑着两担行李,就这样从下午四点钟一直走到晚上七点多钟,终于到达目的地。我的工友唐先生早已经把我的房间安排好了,只等我们一到,就在楼板上打了两个地铺。他们也早把晚饭做好了,就这样,我们两家合为一家暂时的生活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起来,妻子就要学会打凉席了。因为是唐先生在厂里帮我介绍说我妻子会编凉席的,所以要在最短的日子里必须学会编凉席。从刮篾开始,到编织,锁边的一切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学习。不过那时才三十岁的妻子,从来就没有不敢干的事。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可以单独编织了。一个月下来,也可以编织出三床基本上可以合格的凉席来。第一次拿到了三十多元钱的工资!从此以后,她就夜以继日的工作,她在下面编凉席,我在山上破篾子,一个月下来,也就可以拿到三百多块钱的工资,基本上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经过了一年的艰苦努力,我们一家人终于拿到了二源公社开出的接收证,我和妻子已经成为了二源公社凉蓆厂的正式职工了!把接收证寄回去,我的老岳父忙前跑后为我们把迁移证寄过来了,从此以后,我们一家人摆脱了贫穷的山沟沟。开始了我们重建家园的夢想之道!

  改革开放以后,厂子垮了。我们也被乡镇企业以每人三千元买断,干起了个体户。从来沒有经过商的我俩搞了个养猪场,成了养猪专业户。学会了做豆腐,妻子每天去街上叫卖。一个一米五几的身高的女人,体重才85斤。每天一黑早起来,挑着一百多斤重的一担豆腐到街上去卖。傍晚时分卖完了豆腐,还要顺便去锯木厂挑一担锯末回来,用来晚上烤豆腐干烧火用。这样一干就是十年时间。钱没少挣,但是开销也不小,三个小女儿要读书,一切开支都是这几个钱。

    后来十分干不动了,就改行做起了园林绿化工作。一生从来没跟园林打过交道的人,边学习,边实践。那几年,我很走运。蒙承朋友推荐,把我介绍进了铜鼓县中学专门负责校园的绿化和管理。每个月有600元钱的工资。那时候的600元钱的工资是相当高的。当然,我也在校园建设和管理上,下了不少工天,校园的美化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时值全国搞“校园建设”。下面几个中学的校长来县中参观,看到县中的校园建设搞得如此有条有理的,当知道是我在跟他们管理的。之后,几个学校都相继请我去帮他们管理。下面的三都中学、三都小学、大塅中学、带溪中学、大塅小学都要我管理。可我想我一个人怎么能管理得过来?但是,我妻子二话不说,对我说:“我来帮你!”就这样,把几所学校的绿化管理工作接下来。她每天挑着一担大水桶,先搭车到带溪中学去把校园里的花花草草浇水施肥,然后再搭车上来依次从大塅中学、大塅小学、三都小学、三都中学一直要干到很晚才能回来。有时累得她腰驼背胀的,也从来没有听到过她有半点怨言!这样我们的收入也不低,每一个月的工资就有三千多元,那时候的三千多元钱是非常可观的!

    这样干了有三年时间。后来校园建设基本上可以放任了,所以下面的管理工作停止了,就剩下县中一个单位了。从此,我妻子也没闲着,每天推上个三輪车,装上一车的花花草草去街上摆地摊。这样一干又是一个十年时间!

    二零一二年,在挣了一点积蓄的情况下,改建了一幢房子。女儿们也早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了。如今,我和老伴的身体也不太行了,但是,想想我俩的几十年风风雨雨,摸爬滚打几十年,没有我老伴的支持和鼓励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我的老伴是天底下最善良、最慈爱、最勇敢、最忠诚的女性。她是孝女、贤妻、良母、最伟大的女人!

老伴

    现在,我俩也年老体弱了。干不了什么事了,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的,有老伴每天陪伴着,散散步,上上街,有时看看花,看看电视,喝喝茶。真是天下之美事也!心想,有老伴这样陪伴着一直走下去,永永远远都不离不弃的,那该多好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