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二)

《道光平叛》38 善后未善 严责弃守(1)

2020-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北京文元

文 / 文元 


No.35/第二十二章/1   

第二十二章 善后未善 严责弃守(之一)

《道光平叛》原书手稿图片

回疆之役,削平易而善后难。战后,为收拾回疆民心,道光帝于当年闰五月初一日下旨免除回疆八城两年的粮赋。

次日,又命大理寺卿诚端前赴喀什噶尔,帮办善后事宜。

大理寺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执法机构,相当于今之最高法院。大理寺卿是大理寺最高长官,掌握全国刑狱,相当于今之最高法院院长。此番道光帝命大理寺卿诚端前赴喀什噶尔帮办善后事宜,还颇有几分深意。

六月二十七日,诚端抵达喀什噶尔大营,会同扬威将军长龄,设局筹商善后一切章程。

在诸多善后事项中,道光君臣在派兵追捕张格尔残匪、战后重建官署台站、屯田、垦荒、驻防、设卡等方面,所见略同,但在撤兵及留守兵额上,尤其是在战后回疆体制这个棘手的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

关于撤留兵额之争

五月初五日,道光帝一接到长龄关于“西四城全经勘定”的奏折,便指示长龄应该及早考虑减撤防守兵力。此后,道光帝一再严饬长龄“速擒逆裔,酌撤官兵”,也就是说,道光帝一边要求长龄迅速擒获张格尔,同时又命他部分撤兵。

闰五月初一日,道光帝申谕长龄:“此时四城已经克复,从逆零匪搜捕殆尽,逆酋穷蹙逃窜,指日就擒,未便仍留全师久驻荒徼,虚糜军饷。”

闰五月初六日,又谕:“目下四城已就肃清,自应酌量凯撤,以节糜费。”次日,道光帝索性指示长龄“于喀什噶尔等处酌留官兵弹压搜捕,其余各路官兵即行分起次第凯撤……”

闰五月二十日,当道光帝看到长龄上报的撤返兵力只有六千多一点时,并不满意,于是发出更为严厉的申谕:“现在军务大局已定,无庸多留兵力,凯撤为第一要务!……多余官兵即令全撤,次第起行,以节劳费。”

长龄接旨后,立即着手安排撤军,但他仅安排后路清兵凯撤入关,而驻守喀什噶尔大营一线的前路清军几乎未动。他在奏报中这样向道光帝解释:现在大营共只官兵一万八千余名,已分前后两路出卡,陆续派往八千六百余名,其余九千余名留驻喀什噶尔。至于后路留防官兵,长龄见圣上语气严厉,便在此前撤减的六千一百名兵额之上,再拟撤减一千五百名。

六月十六日,道光帝收到这份撤兵奏折,仍不满意,降旨长龄,令他将卡外官兵酌撤。

显然,道光帝考虑从回疆撤兵,主要是着眼于节省军费。长龄则不然,主张重兵布防,加紧搜索,务必擒获张格尔,意在“全功凯撤”。于是,君臣之间围绕撤兵多少、留兵若干等细节问题,奏谕往来,讨价还价,直到半年以后才有个眉目。

七月初二日,长龄奏报:“杨遇春、杨芳已分两路带领官兵八千余名出卡前往截拿张格尔,为防范该逆折窜,现在喀什噶尔存兵九千余名,容俟卡外剿捕得手,便立即钦遵谕旨,陆续凯撒,以节糜费……”

七月二十一日,道光帝接奏,当即诘责长龄速令撤兵,谕曰:“计自克复四城后,虚靡帑项不可胜数!长龄等不自知筹办之失宜,仍欲留兵荒徼,俟剿捕得手,再行陆续撤回,岂不思官兵出卡既不能深入穷追,转令外夷窥我虚实,启其轻视之心,所关甚巨!而转饷之难,尚属其次。”

这时的道光帝已不仅仅为了节省些军费,他更担心的是出卡官军会遭遇不测。最后,道光帝命令长龄“接奉此旨,着即将出卡之将领官兵全行撤回!”

当道光帝这道谕旨正在驿路上传递的时候,他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年七月上旬,由提督杨芳统领的那一路清军,在卡外入险遇伏,后虽经苦战突围,却也伤亡数十人之多。

八月初十日,道光帝闻听此讯,十分震怒,降旨申斥长龄:“大兵克复四城已经数月,迄未得逆酋张格尔实在踪迹,虚延时日,糜费兵饷,只遇逃窜卡外零星残匪,竟致损我官兵……殊为可惜,不值之至!”

最后,道光帝警告长龄要小心了:“该将军等一面筹撤官兵,议及善后;一面设法擒拿张逆,小心防范各城。若再稍有挫失,首逆又不可得,试问能当此重罪耶?懔之!慎之!”

九月初九日,道光帝再降旨责备长龄撤兵迟缓,谕曰:“此次现调官兵计三万六千余名,其满汉马步官兵进剿者,共二万一千九百五十余名。朕自五月内,节次降旨撤兵,迄今五月有余,统计长龄等节次奏报,共撤官兵一万零七十七名,计未撤者尚多,何迟缓一至于此?虚糜粮饷,伊于胡底?速撤一日,即早省一日之用。著即次第凯撤,以节劳费。”

在留驻回疆的兵力上,本来长龄已经考虑到了道光帝的吝啬,上奏请留兵八千以资镇抚,起初道光帝也降旨准行,现而今他又有些反悔了:“朕思兵贵精不贵多,且多留一兵,即多一兵之费,著长龄悉心斟酌,能于八千之中,再省二三千更好。”

这时,道光帝希望在回疆仅留驻五六千清军,也希望长龄能够按照他这一思路赶快贯彻执行,毋再迟延!

而长龄接到这份圣旨后,并没有马上复旨,而是先于十月初九日,向道光帝总结了去年西四城迅速陷落的原因。长龄奏言:“查西四城远处边隅,地方辽阔,内则回众殷繁,外则群夷环布。从前原设兵额仅止二千六百余名,分驻各城,未免势形单弱。上年张逆倡乱,远道救援,鞭长莫及,以致相继失守。”

长龄在这份奏折里,特意提示道光帝,并以去年西四城迅速失守为教训,来说明驻兵薄弱的危险性。

一个月过后,长龄估计圣上已经接阅这份奏折了,他这才于十一月初十日又提出了一个留一万八千官兵驻防西四城及阿克苏、乌什的意见。长龄奏言:

“至张格尔以窜败游魂,苟延残喘,诚不值久驻重兵,致滋靡费。屡奉谕旨,自应遵照分别留驻,其余官兵悉令凯撤,何敢妄行渎请?但该逆既经折窜旧地,而阿坦台、汰劣克又复附从,万一再来勾结,卡内回众兵少,势难捍御。查现留官兵一万八千名,除分驻各城卡伦外,喀什噶尔仅存兵九千余名,分别出队守营,已属无多,而卡外自东北至西北一带均系回夷,卡内自喀什噶尔至阿克苏二千余里官兵之后路,亦皆回子。此时,若再撤兵一万,喀什噶尔仅存四千,倘该逆闻风进卡,我兵断不足用,若稍不得手,关系匪轻。是以臣等屡次恳恩暂留重兵,实为筹顾大局起见。”

显然,长龄并未望风希旨,更没有因出卡受挫而气馁,仍固执地要求在回疆“暂留重兵”。

道光帝鉴于有张格尔侵扰之虞,只得勉为同意。十二月初二日降旨,准长龄所请,留官兵一万八千名驻守回疆。

至此,君臣之间有关撤留兵额之争,以道光帝最终做出重大让步而告结束。

事后证明,长龄的坚持是对的。但在当时,作为一国之君的道光帝,心中不免积怨,其后遂有令直隶总督那彦成为钦差大臣“兼程赶往喀什噶尔,前来会办一切善后事宜”之举。此中详情,留待下文再表。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未完待续)

文元和他的书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