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先:像马兰花一样绽放大漠
左文先:像马兰花一样绽放大漠
远在祖国的大西北有这样一个地方,“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曾是它的真实写照。满眼尽是黄土,偶有几颗骆驼刺,早已变得干瘪,然而在这片荒芜贫瘠的土地上,却开出了淡紫色美丽的马兰花。正是在祖国这样偏远的西北大漠,有一位女军人穿越三千多公里从燕京腹地来到这个地方,转眼已近三十年,她就是左文先。
使命系于军事文艺阵地,责任化作大漠嘹亮军歌
左文先在30多年的工作岗位和大漠生活中,创作歌曲作品五十余首,多次在国家及军内获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大漠之花》在全军业余文艺汇演中连获“创作奖”、“表演奖”以及“全军优秀演员奖”,歌曲《奉献者颂》获得“感动中国全国新创歌曲”大奖赛一等奖等。
三十年来,除了演出、创作外,还担任大型晚会的导演及策划,执导的几场专题晚会受到军委首长、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大新音乐舞蹈史诗《马兰之歌》获 “优秀晚会奖”、 “新疆电视台文艺晚会奖”,2019年为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创作排演大型组歌《脊梁》,并在部队多个点号进行巡演。在部队工作期间,多次荣立“三等功”、嘉奖,以及 “优秀科技干部”、“优秀党员”和“巾帼先进个人”等称号。在她的这些作品里,我们听到了广大官兵对党和祖国的赤胆忠诚、对人民和军队的满腔爱恋、对宗旨和使命的铁血担当。在祖国的大漠里它和鸣着一支光荣队伍的前进步履,激扬着一种威武钢枪的澎湃心音!
辛勤耕耘育桃李,丹心一片铸军魂
从三十年前踏上这片大漠开始,“用音符唱响强军动力,用作品展现军人精神”的信念便牢牢根植于左文先的心中。作为该部队大项文艺活动的总导演,她全心全意带团队,精益求精抠作品,为这荒凉的西北大漠培养了很多部队文艺骨干。文艺轻骑队的年轻演员们在她的带领下,数百人次在全军的各项文艺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奖,数不清的文艺作品刊登至《解放军报》、《中国军网》等众多媒体平台。
团队人员的成长和收获与左文先对艺术的执着和热忱分不开,与日常排练中对大家的严格要求分不开,与她对节目呈现效果的高标准分不开。一场演出十几个节目,演员通常有三四百人,而这些演员大多数都是从部队的各个岗位临时召集起来的。他们没有舞台经验,没有舞蹈基本功,在一遍遍的排练中左文先亲自指导,一个节目一个节目地讲,表演一个人一个人地过,时常看到深夜灯火通明的礼堂里她和战士们一起吃泡面的场景。为了给部队官兵呈现最精彩的文艺作品、使表演达到最好的效果,每个环节她都亲自指导,演员的站位、灯光的转换、大屏的配合,一个节目反复排到凌晨三四点钟是常有的事。但看到演员们由最初的紧张、懵懂到最后的自信满怀、激情释放,左文先疲惫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她就像大漠里的马兰花一样,在大漠的文艺阵地上不是一枝独秀而是一簇簇相拥着竞相开放。
两代军人报国情,铁心向党勇担当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左文先从小给孩子讲得最多的故事就是这片大漠戈壁里的往事,讲述老一辈大漠人“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历史。孩子从小在大西北这片土地上长大,耳濡目染,当兵成为了他少年时的梦想,高中毕业后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年7月全国多地爆发严重洪涝灾害,左文先得知武汉地区部队将组织官兵奔赴一线的时候,她毅然决然的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抗洪的一线。不分昼夜与洪魔鏖战,不顾危险与时间赛跑,对于一名刚刚入伍不到两年的新战士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作为一个母亲左文先心里是有些舍不得的,但作为一名军人她坚决支持儿子奋战抗洪一线,因为险情就是命令,险段就是阵地,这是军人不变的职责与使命!在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左老师的儿子主动请战参与到抗洪救援中。当他与连队战友完成抗洪任务后,来不及休整,简单地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完平安后又紧急投入到保卫南海维和的任务中。左文先得知这件事后虽然有所担心,但从心底里为孩子感到高兴,她常说:“我们头顶着帽徽,就要对得起军人的那份光荣;身扛着肩章,就要担得起报效祖国的那份责任。”这句话她做到了,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儿子也做到了。
一样的信仰,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情愫彻底诠释着两代军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就像戈壁滩上的马兰花一样,深深扎根在大漠里,为祖国荒芜的大西北增添着蓬勃的希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