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静听笑语每天写1000字

我每天都写了什么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59人  234af9ace397

每当有人提起写作,我总有些话说。不,应该是,我总有说不完的话!

《论语·卫灵公篇》里有一则言论说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这句话说的是,一群人整天在一起瞎混,谈论着狗屁不通的道理,其实就是在耍小聪明,难成大器。

回想起来,以前我也总喜欢约上三两好友,笑谈写诗作文,自以为风流一时。现在这么一看,当时不就是在耍小聪明嘛!

记得第一次读《论语》是在初中的时候,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当时要是真读懂了经典,就不至于这样孟浪地过了许多年。这件事缘于读了韩愈的文章,继而了解到其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兴盛一时,开始深陷其中,可读完之后却总是一知半解。于是乎,自觉文学功底不够,下定了决心要恶补一番。我便开始囫囵吞枣地念起了四书五经,结果可想而知,情况不过就是每日捧书夜读,味同嚼蜡。毕竟那时年轻,性子还是急了些。

时隔多年,经典也背诵了不少,理解也更为深入,但总的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

正因为长期以书为伴,养成了看到点东西就喜欢叨叨几句的不良习气,索性便写起了文章,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书写已然成为我日常的必修之课。不过,写的东西更多是一些胡思乱想之后的言语,较不得真。

近日生活总算趋于平淡,趁闲想着将思绪整理一下,调整状态开启新的征程,而关于文章的归类整合便是其中的一项大工程。

我写的东西大体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属于日记,这部分算得上隐私,一般也只给自己看。写日记于我而言,就应该像吃饭喝水,多年来从未间断,这可能也是由于有幸采用了适合自己的记录方法,就好比买了一口好锅,做饭的热情自然随之高涨。我的日记内容庞杂,所记皆是日常琐事、学习记录,还有工作总结。在此记录期间,模板也修改过多次,最后用了一种尚算满意的格式沿用至今。我想以后总能有机会分享一下自己的记录方式,望能与君共勉。

第二类是随笔散文,这些文章大抵都是有感而发,或有悲愤之语,或有喜悦之言。每次写完随笔之后,总会在隔天重读,如内容不至于太过幼稚的文章,我还是非常乐于与身边的人分享。毕竟皆是心中所想,倘能在交流过程中,遇上一二知己,也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至于那些过于矫揉造作的言语,只能在自娱自乐后将其归为日记一类。

第三类是读书笔记,这也是内容最多的一项。如果我正在系统学习一门课程,就会将笔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总结,即书中关键之处和必要内容的整理;第二部分则是学以致用,即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看法和运用经验。另外读书笔记还包括平时零散的阅读记录,我一直秉持着“开卷有益”的观点,翻书看文章总要做好书摘,并写下感想,有时三五句,有时长篇大论。而所读之书涉猎范围也极杂,这可能也是我至今无一专精的原因吧。这部分内容在今后也会抽空更新,一则聊以自娱,二则方便存阅。若恰得兴趣相投的朋友喜欢,那就再好不过了!

本来还应该有一类专为给人看的文章,包括故事、小说、诗歌、征文等,但由于此类内容偏少,便不加以整理。主要还是我的生活自顾不暇,除了每日学习外,还需照顾家人,处理琐事,实在有心无力,故而只能待闲时看下是否能“妙手偶得”,或是整理旧作时,再另行推送。

“既来之,则安之。”这是我才从公众号转移战地,来简书几天后的想法。毕竟首页推荐和系统通知实在不堪其扰,我本想另觅良处,但兜转一圈,发现市面上的平台更为不堪。于是只能选择主动改造环境,手机长期保持勿扰模式,在专门的休息时间再进入平台写作和交流,除了几个交流群的文章,有时候我也会主动随处看看别人的文章,无论质量如何,都会认真写下自己的建议或看法,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写作吧。何况文章公开与否,取决于自己,我也应该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喜欢写文章,还是喜欢写文章给人看呢?”答案自然是“写文章”。既然如此,就无所谓这是一个怎样的平台了!

我现在所写的内容,就是“我每天都写了什么”。

感谢一周以来关注我的朋友,你也在写文章的话,我就会找时间主动回访评论,若有打搅和冒犯,请私信直言,我便会默默闭嘴。当然,我也乐于交友,只要你不介意多一个这样以文字为消遣而又整天喋喋不休的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