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想法

一次充满小尴尬的售前经历

2019-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子夜的老鼠

昨天和一个业务部门的几位同事一起拜访了一个客户,行前,我根据同事提供的信息,准备了一个材料,计划给客户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但这次拜访却一度让我有些尴尬,甚至有些措手不及,好在只是初次见面,也不是特别正式,通过这次拜访也将事情向前推进了一步,明确了一些合作通道。但整个过程的一些小插曲确实值得思考。或许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情形是一个项目必然经历的过程,双方对需求的理解总是需要经过碰撞然后逐渐取得一致,但我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流畅。如果要追求卓越,就应该严格标准,甚至对自己不惜吹毛求疵。

午饭后,我们一行四人相约共同乘车出发,路上的时间把握得很好,在预计时间内到达了客户单位。来到客户对接人N先生办公室后, N先生和我方一行相互寒暄过后,却忘记了介绍同在一个办公室的两位领导,一个是处长,一个是副处长,结果是处长先开口表示欢迎后,N先生才想起来介绍,但哪位是正职哪位是副职却未说明。这是我此行第一次感到尴尬,我想处长看到没有人介绍又不得不开口,肯定也是略有些尴尬的。

会议开始,客户方陆续落座,参会的人员和我事先得到的信息也不太一致,原想一两个人很小范围初步了解和沟通一下情况,结果对方来参会的有五个人,我心里面"咯噔"了一下。果不其然,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对方领导讲了他们的情况和想法之后,我暗暗叫苦,脸上还要故作镇定。客户提的问题和关注的重点和我们开始时了解的有比较大的差距,客户领导最想听的我们恰恰没有丝毫准备,其关注焦点也不是我等专长。我和几位同事没办法只能介绍些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能力,东拉西扯,牵强应对,但显然都无法切中要害。双方进行了几个回合才把需求逐渐统一起来。当然,N先生一再解释我们的理解也没什么错误,我们准备的内容也可以介绍介绍,但事实证明,片子的内容并没有戳到客户的痛点,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共鸣。

汇报完后,双方放开话题,深入探讨了一些其他情况,气氛还算活跃、愉快。但是,就在N先生准备宣布会议结束的时候,双方还未形成关于下一步的具体计划,我看其他人好像也没有意识到白来一趟的风险,便及时抢过话荐,提出不必拘泥于先前对合作方向的理解,双方的合作可以这样、这样、这样……,给出了几个方式,对下一步具体的工作也给出了建议,双方形成了共识,这次交流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所以说,过程虽多尴尬,但有了一个结果,效果虽不完美,但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是一次典型的售前活动,几乎每一个项目都会经历这样的初次接触。类似的场景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但我们是不是把握所有的这些过程?最关键的是既达到目的又让客户和自己的团队感觉舒服?让客户认为我们很专业?有点难,但不是不可以做到。最核心的一条是不忘初心,我们的目的是争取到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机会,所以每一次会面,必须有结论有结果,将项目进程向前推进。但,实际情况很有可能并不乐观,这里面涉及事先所做的功课,涉及到现场的随机应变,整个过程你必须紧张地投入,从客户的语言中捕捉一切有价值的信息,还要关注同事的响应,及时补台,相互帮衬,既使同事说错了话也不能"自相残杀",需要具备在短短的会面过程中,帮助客户理清并聚焦需求的能力,当然是能够落实到具体项目的需求。

借这次充满了小尴尬的会面,给自己和做销售、售前或需求分析的伙伴们提几个醒:

【1】组队的话,事先把各自扮演的角色做一下划分和勾兑,谁是对接人,谁是技术角色,谁是商务角色,会议由谁来开场等等。更重要的是,要见到客户的什么人,以及他们的身份、背景等等,搞得越清楚,会面时双方的体验就越好,也有利于对会面可能出现的状况作出预估。

【2】和客户会面之前,尽可能摸准客户的需求,至少方向不能错。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在正式交流汇报方案之前,见到与该项目有关的主要干系人。在此前,不建议盲目抛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初步的方案。因为,不对准需求的所有工作实际上都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没有和客户的需求合上拍,客户可能会认为你不够专业,至少印象会打些折扣。

【3】会面的全过程,每一个人都要全神贯注,牢记此行的目的,无论过程中如何风云变幻,都要将事态发展向我们的目标推进,或许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设的目标。还要记住一点,不能把这个责任全部压在牵头人的身上,因为这是一个团队目标,若因一个人的失误而虚了此行,损失的将是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的付出。

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或者成功的胜率、客户的满意度,取决于从双方第一次接触开始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回合的对话。卓越和优秀体现在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如果不关注到细节,连失败的原因都将无踪迹可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