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笔记 第三章 辛亥革命

2022-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拾一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者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日本和俄国)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章炳麟)

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以黄兴会为会长的是(华兴会)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下列关于“民主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B.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D.排斥所有的满洲人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机关报是《民报》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兴中会)

20世纪初,为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而撰写《革命军》一书的人是(皱容)

1905年~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20世纪初,皱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革命军》

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简述清末”新政“。

【解析】(1)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2)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废除科举考试;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解析】(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解析】(1)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传播开来。其中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皱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等。(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以黄兴会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以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也为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3)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往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简述中国同盟会。

【解析】(1)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2)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解析】(1)清末,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一方面,《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竭力扩展在华经济势力,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深重。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社会急剧动荡,民变四起,一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2)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不但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解析】(1)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并明确地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分开来。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它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有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民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指出,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打倒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方面来说,是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体恤糊了一套建国方案,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但它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孙中山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诸多社会问题,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既使中国走向富强,又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3)三民主义的意义:它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解析】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是: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改良派竭力为清政府的民族和阶级压迫政策辩护,认为中国只可改良、立宪。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是疗治社会的捷径;革命是要付出代价,但是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的谬论。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没有享受民主权利、当“共和国民”的资格。革命派则认为当代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本性;革命本身就是启发民智的方法。

(3)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竭力善化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则认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弊病百出,必须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收归国有,以解决民生问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析】第一,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第二,民权主义,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

【解析】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革命派强调,救国必先u推翻卖国媚外的清王朝;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捷径革命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解析】(1)论战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2)重要意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亲自带领下,120多名革命志士在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和革命政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后,窃夺革命果实的是(袁世凯)

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二次革命”的战场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

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运动是(保路运动)

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广州起义)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1911年,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四川)

简述保路运动。

【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2)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的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就这样兴起了。(3)保路运动遭到清政府的镇压。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向请愿群众开枪,造成成都血案。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简述护法运动。

【解析】(1)第一次护法运动在1917呢喃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9月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之后,任副元帅的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等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取消大元帅一职。孙中山被迫远离粤赴沪。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2)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年8月,孙中山传令粤军陈烔明部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11月,孙中山重返广东,回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1922年6月,陈烔明炮轰孙中山驻地。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

试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局限性。

【解析】(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第二,在实行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如扫除种种封建弊端,保护人权;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倡兴办工厂、矿山、银行、垦殖事业等;宣布禁止刑讯,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禁止买卖人口、废除 奴婢,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等;宣布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否定忠君尊孔教育,废止小学读经,禁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等。

(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一是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族。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试述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解析】(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一方面,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势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剥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给予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种政治权利,任意逮捕、杀害革命党人和无辜民众,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可言。另一方面,袁世凯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北洋军阀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甚至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

(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还通过“清丈地亩”、征收斟种苛捐杂税等手段对农民进行压榨。军阀和官僚还借助于政治势力,组成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与此同时,广大人民却生活于极端困苦之中。

(3)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不久,又命令全国恢复祭祀、祭孔典礼,恢复跪拜礼杰,中、小学恢复尊孔读经。一些清遗老遗少、保守分子纷纷组织尊孔复古团体,发行尊孔刊物,攻击民主和宣传封建伦常,至要求将孔教定为“国教”,企图用封建思想遏制人民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护其反动统治。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秀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解析】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清王朝是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3)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4)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注意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解析】(1)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不仅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并把政权交给了同样是封建势力代表的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反而指责农民的“行为越轨”,致使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革命的根基相当单薄。

、3.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正如孙中山所说:辛亥革命的失败,“非袁民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遭,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救不了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了哪些斗争?

【解析】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企图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先后响应。

(2)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坚持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正确方向。

(3)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为反对段祺瑞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5)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1920年8月,孙中山传令粤军陈烔明部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11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1922年6月,陈烔明炮轰孙中山的驻地。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解析】(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额依靠民众。(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简述为什么说1912年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解析】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2.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该政权。3.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4.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解析】主要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分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低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其意义: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解析】它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第二,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