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蜗牛,也可以到远方
我们可能是睡着的蜗牛,需要被叫醒
去年12月份,在商丘师院参加国培时是外语学院的司老师任的班主任,她认真负责、热情开朗、富有智慧,在她的引领督促下,学员们都收获满满,留下了在商师美好的回忆。周六早上,收到她发来的一条微信:元月份给我们准备一个讲座怎么样?我一个愣神,以为是她开玩笑或是认错了人,因为自认为自己在所参加培训的100个学员中也只是普通的一员。没想到她很确定地回复我:当然知道,三门峡的优秀学员,爱写简书。元月份是给参加工作四五年的青年教师做培训项目,你是有能力分享的。
回想在商丘学习的那半个月,生活是充实的。白天上课,晚上就在宾馆整理笔记,写反思,完成相应作业。我想能给老师留下还不错的印象,可能得益于坚持写了五篇总计近7000字的心得,得益于那用心准备被评为特等奖的微课设计。很感动能被一位大学老师这样认可,惭愧的是目前自己的水平和资历还不能就此冒然去进行分享,但内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邀请对包括我在内的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或许我们在别人眼里是可以更优秀的。
近来因为生活工作忙忙碌碌,又加上在名师工作室里有时肯出谋划策,还充当编辑的角色,自己写东西也少了,想的多,做的少,总感觉没有梳理好生活的脉络。
听有关蜗牛的英语绘本课
上周去参加了小学关于绘本阅读的研讨会,一直想写点什么,却搁浅了又搁浅。作为中学的一员,去听小学的课,缘于我的一种忧患意识,大脑里对绘本教学是一片空白,觉得学科间总有相通之处,就想去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听过之后,真的感觉是不虚此行也。
两个老师上的是同课异构课《wait!wait!wait! 蜗牛要去西班牙》,那节课是一节以语音教学为主的阅读课,渗透了很多单词的拼读练习。
阅读文本:
Two snails are going to Spain.
"Wait! Wait! Wait!" The train driver doesn't wait.
"Wait! Wait! Wait!" The mailman doesn't wait.
"Wait! Wait! Wait!" The sailor doesn't wait.
The snails have to walk to Spain.
"It's such a long way!" "Let's have some fun!"
"Catch my tail!" "Catch my tail!"
Where are they?
Oh! They are in Spain!
授课的两位老师自身素质都很高,表情、体态语到位,拉近了师生距离,有效地创设情景,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带入故事,去追寻蜗牛的脚步。
员梅娜老师让人眼前一亮的简笔画、用心的板书设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投入表演故事,张鑫老师将突破语音训练作为蜗牛可以带走的行李,并设计拼读器,操练语音,训练学生快速反应和知识掌握能力,都有着各自的亮点。两节课都能鼓励学生参与,尝试阅读,重视语境体验。如播放有关西班牙的图片或视频,渗透文化教育。并且她们的课都能关注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我惊叹于两位老师将文本和图片挖掘得如此之深。


两只蜗牛想去西班牙,西班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它们神往?想搭的火车、邮差车、般只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能够等它们。虽然是一条很长的路,还伴随着各种糟糕的天气,乏味的旅程,但它们有着想去西班牙的梦想,于是决定自己走着去,并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是呀,我们该为他们欢呼。
蜗牛,本来是慢的一种象征,但还要长途跋涉,其因难可想而知。它们能相互扶持,旅行中相互逗乐,这不也体现了一种团队精神吗?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教育素材啊!这节课蕴含的育人价值实在太高了,想去领略外面的精彩世界,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
小学英语教研员张翠梅老师在总结时也说到,英语的学科核心素养要落实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能从课堂上学会如何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做人,学生才是课堂最好的评价人。这句话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要想办法在课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运用语言。不论怎样的教学活动,都要关注学生的反应、思考、习得过程。
有梦想的蜗牛要出发
一种革新,一种尝试,成效不可能会是立竿见影,可能慢的也像蜗牛爬行一样,但相信只要敢于迈出,有着坚实的脚步,持之以恒地努力,虽是蜗牛,也可以到达远方!
